二、《詩經》的表現內容
《詩經》中的詩歌,可以確定具體寫作年代的不多?!俄灐泛汀堆拧樊a生年代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時期;《國風》除《豳風》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產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就詩歌的性質來說,《雅》、《頌》基本上是在特定場合中使用的樂歌,《國風》大多是民歌。《小雅》的一部分,與《國風》類似。《詩經》中的“民歌”,是在社會中流傳的普通抒情歌曲,大多數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明。假如以詩中自述者的身份作為作者的身份,則既包括勞動者和士兵,也包括一部分屬于“士”和“君子”階層的人物。由于《詩經》中各類詩作的性質不同,其描述的內容也相應有所不同。下面,擇其若干重要的類型加以介紹。
1.《詩經》中的社會政治詩
《詩經》中發(fā)抒生活中憤懣憂傷的感慨,對社會政治或贊美或譏諷抨擊的作品,可以稱為社會政治詩。這類詩作可以進一步分為:
其一,對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發(fā)出悲憤的控訴。如《邶風·擊鼓》、《王風·君子于役》兩篇,描寫戰(zhàn)爭使夫妻分離,長期的徭役毀壞了無數平民的家庭幸福和生命安全。還有《小雅》中的《采薇》、《杕杜》、《何草不黃》,《豳風》中的《破斧》、《東山》,《邶風》中的《擊鼓》,《衛(wèi)風》中的《伯兮》等,都是這方面的名作。與敘述武功的史詩不同,這些詩歌大都從普通士兵的角度來表現他們的遭遇和想法,著重歌唱對于戰(zhàn)爭的厭倦和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讀來倍感親切。其中《東山》寫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復雜感情,寫得生動真實,反映了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懷念和向往。這首詩對于后來的詩歌也有一定影響,如漢樂府民歌中的《十五從軍征》的構思很可能曾受到此詩的啟發(fā)。《小雅》的《采薇》,表現了參加周王朝對玁狁戰(zhàn)爭的士兵的苦惱,他不能回家,無暇休息:“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薄巴跏旅冶W,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闭煜氲木褪窃缛栈丶?。最后終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他走在回鄉(xiāng)途中,天空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身體又饑又渴,心里充滿悲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彼ギ敱臅r候正是春天,楊柳迎風搖曳,似乎在為他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他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正是冬天,雪花霜霏飄灑,似乎在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這四句,一直受到后代文人的高度評價,如晉代謝玄就認為這是《詩經》中最好的詩句(見《世說新語·文學》)。此詩最早將楊柳與遠行組合到了一起,使人產生了楊柳留人的印象。后世詩歌中所表現的以折柳贈遠行之人的風習,似乎最早就是淵源于此詩。值得注意的是,詩中雖然表達了對于從軍生活的厭倦,對和平的家庭生活的留戀,卻并不直接表示反對戰(zhàn)爭,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詩中的情緒也只是以憂傷無奈為主,幾乎沒有憤怒。這一哀而不怨的情感特點,在《衛(wèi)風·伯兮》中看得更清楚:“伯兮齃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樂,首如飛逢。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边@首詩是以女子口吻寫的,她既為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因為他是“邦之桀(杰)”,能“為王前驅”;又因丈夫的遠出、家庭生活的破壞而痛苦不堪。詩人所抒發(fā)的哀怨情感,既是有所克制的,又是真實生動的。
其二,對禮儀崩潰的憂傷和對無禮無恥者的嘲諷。有些作品從自身的體會入筆,抱怨勞逸不均,如《邶風·北門》所寫?!缎⊙拧ふ隆肥惆l(fā)官吏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強烈情感,《十月之交》、《雨無正》更是直斥周幽王的昏庸無道、亂政誤國。還有一些詩作告誡統治者要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如《抑》等。抨擊政治還包括對統治者的譏諷,如《邶風·新臺》諷刺衛(wèi)宣公霸占兒子新娘的丑行。總體上說,這些詩較多反映了社會中下層民眾對上層統治者的憤慨和批判。如著名的《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毛詩序》解此詩,謂“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食祿”,應該是正確的。也就是說,詩人還是從社會公認的原則出發(fā),認為“君子”居其位當謀其事,“無功而食祿”就成了無恥的“素餐”者。所以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諷刺的筆法。事實上,“君子”們尸位素餐在當時倒是普遍的現象。以君子聲稱的原則諷刺君子的行為,這首詩的寓意就相當深刻?!断嗍蟆芬彩穷愃频淖髌罚骸跋嗍笥衅?,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這種禮儀是統治者自身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而統治階層的成員則又往往破壞了這種規(guī)范,于是詩人對他們發(fā)出尖銳的詛咒,對貴族無儀無禮道德淪喪的痛斥。
其三,抒發(fā)生活郁懣和人生憂傷的詩。比如《魏風·園有桃》表達了文士不為人所理解的悲哀。又比如《王風·黍離》描寫東周大夫觸景生情,悲嘆西周的淪亡,其深沉的家國哀思,對后代文學有著深刻的影響。
其四,稱頌執(zhí)政者的詩?!对娊洝分械捻炘姶蠖紴楦韫灥轮?,這些廟堂樂歌和官方樂歌中充滿著贊美朝政和現實的內容,也包括一些頌戰(zhàn)功、揚王威、記載宴飲之歡的作品。此外還有少數詩篇歌頌了盡瘁為公的執(zhí)政者。
2.《詩經》中的情愛詩
《詩經》的精華在《國風》,而《國風》中又以情愛詩最為精彩動人。中國詩歌愛情主題的描寫傳統,正是從《詩經》發(fā)源的?!对娊洝分械那閻墼姴粌H數量多,而且描寫也極為生動精彩,反映出周人社會和情感生活的許多側面。在《詩經》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后代那樣嚴厲,由此我們在這些詩中看到年輕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會和相戀的情景,情歌熱情奔放,表現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和對意中人的熱切思念,謳歌刻骨銘心的甜蜜愛情,洋溢出一派歡快活潑的情調。如《鄭風·溱洧》,描寫青年男女于春光明媚之日徜徉在水邊,自由表白互相愛慕之意。還如《召南·摽有梅》,大膽地表露一位待嫁女子焦急等待的心情。再比如《鄭風·褰裳》,寫出一位性格爽快明朗的女子在戀愛中的鮮明態(tài)度和潑辣語言。還有一部分情歌從側面描寫形形色色的愛情場面,比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風·靜女》、《周南·關雎》、《陳風·月出》等篇章,刻畫出一段段或火熱或溫柔的愛情,借助優(yōu)美的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達出了深刻的相思和追懷之情。
但從總體上看,當時社會的道德制約是在逐漸嚴格起來,戀人們對自己的行動,也不得不有所拘束?!对娊洝返那閻墼娭杏谑欠从吵霎敃r存在的不少壓制愛情婚姻的社會問題。如《鄭風·將仲子》寫一位熱戀中的女子受到來自“父母”、“諸兄”以及“人之多言”的沉重壓力;《鄘風·柏舟》寫一位女子的戀愛受到母親的極力反對,她呼天喚地地進行反抗?!秶L》中還有許多描寫夫妻間感情生活的詩。像《唐風·葛生》,一位死了丈夫的妻子這樣表示:“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彼脑庥鍪橇钊送榈摹5灿心凶蛹鼻械匾哑拮訏仐?。在那種婦女毫無地位的時代,棄婦的命運更令人悲哀。《邶風》中的《谷風》和《衛(wèi)風》中的《氓》是最著名的兩首棄婦詩。《谷風》是一個善良柔弱的女子哀怨凄切地哭訴,說自己如何辛辛苦苦為丈夫持家,千難萬難度過貧苦的日子,家境好起來,人也衰老了,于是丈夫另有所歡,把自己趕出門去;自己離開夫家時,如何難分難舍,因為割不斷對往事的追憶留戀。詩中所描寫的是一個賢惠忍讓的中國婦女的典型?!睹ァ窋懥艘粋€女子從與人戀愛到結婚到被拋棄的痛苦經歷,一件件事情依次寫來,脈絡非常清楚。先是有一個男子笑嘻嘻地向她買絲,借機搭識。她答允了這樁婚事,在等待結婚的日子里,她常常登上頹墻盼望他。可是成家沒幾年,丈夫卻拋棄了她。她憤怒地指責丈夫:“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庇指嬲]其他女子不要輕信男子:“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是真實的心理,同時多少帶有道德訓誡的意味?!对娊洝分袑憫賽酆突橐鰡栴}的詩,或歌唱男女相悅之情、相思之意,或贊揚對方的風采容貌,或描述幽會的情景,或表達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嘆棄婦的不幸遭遇,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3.《詩經》中的祭祀詩和史詩
《周頌》是周王室的宗廟祭祀詩,產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單純歌頌祖先功德而外,還有一部分是春夏之際向神祈求豐年或秋冬之際酬謝神的樂歌,反映了周民族以農業(yè)立國的社會特征和西周初期農業(yè)生產的情況。如《豐年》中唱道:“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痹谪S收的日子里,人們興高采烈而又隆盛地祭祀先人,希望他們賜給更多的福分。
《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組周民族的史詩,記述了從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武王滅商的歷史。其產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生民》敘述后稷的母親姜嫄禱神求子,后來踏了神的腳印而懷孕,生下了后稷,不敢養(yǎng)育,把他丟棄,后稷卻歷難而不死,這段描寫,表現了后稷的神話色彩。后稷長大以后,發(fā)明了農耕,所種的莊稼都非常茂盛。后來他在有邰(今陜西武功西南)成家立業(yè),建立了周民族的基地,而他自己就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農業(yè)之神。這首帶有神話和傳說色彩的詩歌,反映了周民族的發(fā)生觀念和歷史觀念,以及以農業(yè)立國的社會特征?!豆珓ⅰ窋⑹龊箴⒌脑鴮O公劉率領部族從有邰遷徙到豳(今陜西旬邑縣、彬縣一帶),在豳開辟土地,建屋定居的歷史。其中寫周人在公劉帶領下剛到豳地住下時的情景是:“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一派歡歌笑語的景象,很是傳神。和《生民》相比,公劉身上已經沒有了神話色彩,而完全是一個歷史人物?!毒d》敘述了公劉的十世孫,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從豳遷徙到岐下(今陜西岐山)直到文王受命為止的歷史,其中寫古公亶父從豳遷徙到岐下,同姜女結婚,在岐下筑室定居,從事農業(yè)生產,大修宗廟宮室,委任官吏,然后建立國家,消滅夷人,最后是文王受命。敘事條理分明,結構嚴謹,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中寫建筑場面時,用了許多象聲詞,很有氣氛:“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那盛土、倒土、搗土、削土的聲音,把巨大的鼓聲都掩蓋住了。以上三首史詩,敘述了周文王之前的周民族的歷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樂師依據傳說寫成的。此外,《皇矣》從太王、太伯、王季敘述到文王的伐密伐崇,《大明》從文王出生敘述到武王伐紂,都記載了周民族的開國歷史,大抵也是出于史官和樂師手筆。
除了西周前期的《大雅》中的這些史詩之外,在西周后期的《小雅》中也有一些史詩性的敘事詩,如《出車》記周宣王時南仲的征伐玁狁,《常武》寫周宣王親征徐夷,《采芑》、《六月》記周宣王時同蠻荊和玁狁的戰(zhàn)爭等等。如果把這些詩篇有次序地排列起來,那么,西周以前及西周時期的歷史就可以理出一條線索來了。這些史詩作為敘事之作,其長處在于簡明而有條理。但由于其寫作目的主要在于記述史實(包括被當作史實的傳說)和頌揚祖先,故于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不甚重視。而且在《詩經》里面,較為完整連貫的敘事詩并不多,可見中國早期詩歌不太重視敘事的傾向。
4.《詩經》中的農事詩
周代經濟以農業(yè)為主,《詩經》中的農事詩為數不少。《風》、《雅》、《頌》中都有此類作品,而以《風》里的農事詩寫得最為生動并且內容豐富。比如《周南·芣苢》、《魏風·十畝之間》、《唐風·采苓》等詩,直接記錄和描寫農事活動和勞動生活,田歌互答,反復詠唱,場面生動,情韻悠長,留下了一幅幅動人的農業(yè)勞動風俗畫面。清人方玉潤對《芣苢》的評賞點出了《詩經》在農事詩的描寫方面達到的感人境界;“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保ā对娊浽肌肪硪唬┒吨茼灐む嫖穭t描繪了大規(guī)模耕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谷。駿發(fā)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痹趶V闊的田野上,上萬名農夫同時勞動,這是何等壯觀的場面。
十五《國風》,以《豳風》的年代最早。其中《七月》一篇,是最古老的農事詩,一般以為產生于西周初。與《周頌》中的農事詩不同,它以相當長的篇幅,敘述農夫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并記載了當時的農業(yè)知識和生產經驗,像是記農歷的歌謠。詩的作者,像是一個奴隸管理人,或者如一些學者所說,他是一個奴隸家庭的家長,率領一群農夫和自己的妻子兒女為“公”和“公子”工作。不拘哪一種,其本人的身份,也屬于奴隸,只是地位稍高些。所以詩中既嗟嘆農夫的辛勞,又將此作為農夫應盡的義務,并為“公”和“公子”熱情祝頌。詩的價值,在于相當忠實而細致地描繪了從氏族公社轉化來的氏族奴隸制的社會情狀。我們從詩中看到,農夫們既要在田中耕作收獲,又要種桑養(yǎng)蠶,紡麻織絲,乃至練習武功,打獵捕獸;農閑時還得到城堡里去修理房屋,就是在寒冬里也不得閑,要鑿取冰塊藏入地窖,供“公”及“公子”們夏日里享用;一年到頭,周而復始。他們吃的是什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剝棗”;“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蟮质强嗖恕⒁肮?、葫蘆、麻子這一類東西。一切好物事,全歸主人所有。“言私其豵,獻豜于公”,打來的野豬,大的歸“公”,小的才歸自己;“我朱孔陽,為公子裳?!笨椚境芍旒t色漂亮的衣料,是給“公子”做衣衫;處女也歸“公子”:“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只有在新年時節(jié),“公”會讓人宰了嫩羊,把農夫們召去。于是眾人“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公”和“公子”不但享受了農夫們的勞動成果,還驅使他們?yōu)樽约焊吆羧f歲。這首詩不僅在社會學、歷史學、農業(yè)學方面是極可貴的資料,從文學史來說,也是后代田家詩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