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5 論美德

愛默生隨筆 作者:(美)愛默生 著,謝健生 譯


05 論美德

正直、誠實、善良和勤勉,是為人們所推崇的美德,也是衡量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更為重要的是,具有這些美德的人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出于本性,而不是刻意做出來給別人看的,是不帶有任何庸俗動機的。在真理與美德之間,人們往往更加看重的是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良好的品行永遠都處于優(yōu)勢地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而不是僅僅為了想證實或顯示真理的存在。

真正的美德是以公眾的利益為旨歸的。一個做事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不道德的。而說起有道德人,馬庫斯·奧里列阿斯和康德便是很好的例子,他們的目標與理想是全人類效仿的準繩。

所謂勇敢,就是一旦決定要實現(xiàn)公眾的利益,那么即便面對危險也決不會退縮。所謂愛,就是心甘情愿為了對方而舍棄自己的利益。面對人們的共同利益時,我們不必謙虛,而是應當仁不讓。

人類在思想上存在著某種一致性。盡管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對于事物的認識也各有己見,然而人們對于是非的看法卻是相似的。即便是品行不端的人也是有是非感的,只不過這種是非感處于潛伏的狀態(tài)尚未顯現(xiàn)出來而已,這就如同一個神志恍惚或者酩酊大醉的人未必就與健康無緣一樣。在邪惡的外表下面,往往隱藏著對于美德的感知。

人的本性中還存在著另外一面,那便是個人因素。每個人都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個體,都渴望獲得別人所擁有的東西,并且千方百計地想達到這一目的。道德規(guī)范便產(chǎn)生在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這對永恒的矛盾之上。你渴望獲得個人利益,然而他人出于對公眾利益的考慮卻要求你放棄個人利益。

行正義之舉的人并不是想為自己謀得什么利益,但卻自然而然地獲得了人們的尊敬。這是因為,他的行為顯示出了他那博大的胸襟,再也沒有比這更簡單、更偉大的力量了。假如將世上所有人的種種經(jīng)歷與內(nèi)涵豐富的美德放在一起,那么我們的個人利益就會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而我們也會為自己對于一己之利的追逐感到羞愧萬分了。

美德使人們把目光放得更遠,不再只是滿足于做一些瑣碎之事,而是更加看重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目的;不再只是關心一己之利,而是更加注重為他人謀得福利。誰都無法離開他人而獨立生活,假如別人都在承受苦難,那么幸福也不會單獨落在某一個人的頭上。因此,道德標準使我們獲得了一種歸屬感,使我們不再是游離的個體,使我們成為了一個整體。

美德的涵蓋面十分廣泛:真理、能力、善良、美麗都是它的代名詞,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擁有美好品行的人,通常都會無私奉獻、勇于犧牲。沒有人會愿意為了獲得王位或者厚祿而舍棄自己的生命。然而,有許多人卻愿意為了維護真理而拋卻自己的生命,或者為了拯救祖國和親友,哪怕獻出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惜。能夠做出這種英雄壯舉的人,其靈魂將會得到升華,其精神將會超越時空,被人們永遠銘記。

假如一個人擁有很高的道德涵養(yǎng)、追求真理、維護公正、凡事總為他人著想,那么周圍的人便會感受到他那巨大的感染力。與他相處,人們的心中會充滿歡樂與希望。他走到哪里,便會把光明帶到哪里。他周圍的人或是受到過他的影響的人,都會相信,人的靈魂是可以永恒的;都會認為,神所在的那個無法為肉眼所看到的世界,是與他融合在一起的。

生命里最有意義的一天,莫過于在某一天遇到了一位德行高尚的人,因為,他將為我們的精神世界開啟出一片嶄新的領域。最高明的老師,是用其思想與精神的光輝和力量來教化他人,而不是僅僅傳授具體的知識。這些人對于我們的影響,就如同叛軍對于昏庸的政府一樣具有著強大的沖擊力。幸而有了他們,我們的生命才不會陷入到一片死氣沉沉之中,而是增添了色彩與新意,并且使我們時時刻刻都想到要用美德來衡量自己的言行。

美德就是永遠相信自己,忠實于自己靈魂深處的真實想法,不會輕易地為外界的影響所干擾,不會隨便地因他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的立場。我們常常會對某個人的執(zhí)著大加贊賞,其實,更為重要的是那種經(jīng)過了理智的思考以后便不會再為外界所動搖的堅定。不過,具有這一良好品行的人卻并不多見,而能夠理解并支持他們的人則更是少之又少。

美德不僅僅存在于純精神的領域,它也需要被表現(xiàn)出來。它不是虛幻的想象,也不是用來嘩眾取寵的,而是一種具有強大威力的法則,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人們服從于這種規(guī)范,按其行事,于是便形成了宗教信仰。它使人們將美德傳播開去;使人們接受了苦行僧式的生活,不斷地進行自我反??;使人們能夠聯(lián)合起來去消除世間的罪惡;還使人們建立起了慈善機構(gòu),專門來推動這些規(guī)范。

每種宗教都以良好的品格為標尺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猶太教、基督教、佛教以及所有以宗教的名義來向人們進行灌輸?shù)恼?、圣人和先知們,莫不如此。如今被我們視為虛偽的某些宗教也曾?jīng)有其真實性,也曾經(jīng)在它們所處的時代發(fā)揮過懲惡揚善的作用。

今天的時代已經(jīng)將關注的焦點從神學轉(zhuǎn)移到了人的品德上,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在我看來,神學空前發(fā)展、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是一個不甚文明的歷史階段。在那個文明欠發(fā)達的時代,有頭腦的人會從神學的身旁走開而轉(zhuǎn)向道德。所有的教義都是基于道德的基礎之上的,在接受者那里只有幼稚或成熟、幻想或現(xiàn)實之別,而他們捍衛(wèi)真理、謙虛正派的美德卻都是相同的,不論他們是在內(nèi)心進行自我約束還是在圣母瑪麗亞的面前虔誠祈禱。盡管宗教的各類形式不會永久存在,但美德卻是永恒不變的。

當一個小孩子第一次自己邁步的時候,往往會害怕和哭喊,可是,一旦成功地嘗試了兩三次以后,他便再也不愿意被人扶持著行走了。人的思想也需要一個逐漸獨立的過程。一開始,每個人都會因為失去了思想上的全部支撐而感到孤獨和無助。但是,這種突然的孤立會促使他去進行自我反省,他會發(fā)現(xiàn),自己非但沒有因此而受到傷害,反而同上帝的距離更近了,對于福音書、摩西十誡的理解也更為透徹了。從此,他不會再局限于那間小小的禮拜堂了,宗教已經(jīng)成為了他頭頂上的那片浩瀚的藍天。

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個人來說,觀念上的進步都不意味著道德約束的喪失,而是意味著更為嚴格和細致的檢驗。美德能夠抵御和戰(zhàn)勝一切的邪惡。假如說一個國家有什么手段來培養(yǎng)美德的話,那么宗教便是首選,當一個人的身上閃現(xiàn)出美德的光輝時,人們便會去敬畏他、愛戴他。

美德就是永遠遵循真理行事。美德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永遠都是居于首要位置的。美德可以令人們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和諧,在你面對陌生人甚至是敵人的時候,美德也能夠顯現(xiàn)出來。普拉賀拉達說道:“父親啊,我的眼里從來沒有過敵友之分,因為我覺得,所有人的靈魂與我都是相同的?!边@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內(nèi)涵:所謂的朋友和敵人,都是我們基于主觀判斷所做的劃分,我們經(jīng)常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卻將不幸歸罪于命運的安排。人類往往將一切都歸咎于外界的因素,卻沒有意識到,其實自身才是一切的根源。將敵人消滅了,我們又能從中獲得什么利益呢?我們所憎恨和畏懼的事物,其實就隱藏于我們的靈魂深處??鬃釉?jīng)對他的國君說:“大王,您統(tǒng)治人民為什么一定要使用殺戮呢?您心中懷有仁慈,百姓才會安順。就像柔和的風可以令草折腰一樣,您的仁慈也能夠讓百姓臣服?!眹窒蛩埥讨卫砀`賊的問題,孔子回答說:“大王,如果您自己沒有貪欲,那么,就算您鼓勵百姓去偷盜,他們也不會去那樣做的?!笨梢?,美德對于人類的教育和感化是潤物細無聲的,這一過程并不存在強制或者敵意。

在一個開明的家庭里,你不會聽到“應該”或“不許”這樣的詞語,你也不會看到有人在發(fā)號施令或者有人聽命于他人,大家都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盡管沒有一個人高高在上指揮著一切,可事情卻都井然有序。在每一個文明的、道德至上的社會里,情形也是如此。強制的命令是多余的。瑞典科學家兼神學家史維東堡曾經(jīng)說過:“在精神領域內(nèi),如果誰想要控制別人或者踩在別人的身上,那么他就會被排斥在外?!痹陉U述自己有關美德的看法時,歌德這樣說道:“善良的品行是人類最重要的財富。在它的面前,所有的榮耀、光彩和英勇,都是次要的?!泵赖戮哂袩o窮的力量,雖然它對于人們的影響或許是緩慢的、不顯著的、一時間你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它的作用,但是它終將會取得勝利的。

美德是無形的,但卻又融一切于其中。美德中包含有謙虛,這種自我貶低實際上反而會抬高你自己。美德并不意味著你一定會獲得塵世間的幸福,一定會長命百歲,盡管它能夠使你完全有資格這么認為。

當一個人向美德敞開自己心靈的大門時,一種更隱秘、更甜美、更強大的美便會向他顯示出來。此時,他受到了上天的指引。他了解到,他的生命是無拘無束的,他是為了善、為了完美而生的,盡管他此時仍身處于罪惡與虛弱的低谷之中。他所崇敬的是他自己,雖然他還沒有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他明白“崇高”一詞的含義,盡管他還不能夠徹底地對它予以解釋。當他用天真的口吻或者以理性的洞察說道:“我熱愛公理,真理無論其內(nèi)在與外在都永遠是美麗的。美德啊,拯救我吧,驅(qū)使我吧,我甘愿為您效勞,不分白晝與黑夜,無論地位高貴或卑下,直到永遠。”——這時候,造物的目的就達到了,上帝也心滿意足了。

美德是對某種神圣法則所懷有的崇敬以及從中所感到的快樂,它讓人意識到:在我們每天所扮演的生活游戲中,在那些看似瑣碎可笑的細節(jié)下面,卻隱藏著驚人的原理。鉆在玩具堆里的孩童們,正在認識光、運動、地心引力的作用;而在人生的游戲當中,人們將會懂得愛、恐懼、正義、欲望,以及人與上帝之間種種錯綜復雜的關系。這些規(guī)律和法則無法被充分地表述出來,既不能夠訴諸筆墨,也難以言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我們隨時都可以從每一張臉上、每一個人的行為中,以及我們自身的懊惱里讀到它們。美德的特征就蘊含在每一個正直的行為、每一種高尚的思想之中。而如果我們要用言語來對美德加以表述的話,那么就很可能要煞費周章地列舉出大量的細節(jié)來進行分辨、暗示和描述。但是,由于這種道德情操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所以就允許我列舉一些與此相關的典型事例,從而引導你們準確無誤地觀察美德的特性吧。

美德的直覺能夠洞察心靈法則的完美。這些法則自行其是,超越時空,也不受形勢的制約。因此,對人的靈魂所具有的這種正義感的回報是即刻的、完全性的。行善積德的人,會立刻變得高貴起來;卑鄙作惡之徒,其惡行自會招致惡報。去除掉一分雜質(zhì),便是增添了一分純潔。假如一個人心懷正直,那么他也就是上帝。上帝的不朽、上帝的權威,將會隨著正義深深地植入他的身心。假如一個人弄虛作假,那么他就只能是自欺欺人,就是走向自己天性的對立面。一個心地仁慈的人,會滿腔謙卑地崇敬美德。這樣一來,他向下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向上攀登。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種內(nèi)在的能量是怎樣迅速地、處處發(fā)揮作用的吧。它撥亂反正,糾正表象的錯誤,努力使事實與思想相協(xié)調(diào)。盡管人們對于它在生活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認識得比較晚,但最后還是深入人心了。憑借著美德,人使自己成為了自己的上帝。施恩者積德,作惡者添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偷竊永遠不會使人致富,施舍也永遠不會令人變窮,而謀殺則必會有昭然于天下的那一天。哪怕只是些許的謊言——比如虛榮心作祟,想博取人們的好感,顯示自己的風度——都會立刻露出馬腳,最終自取其辱。但如果你實言相告,那么,整個大自然、所有的神靈都會來幫助你取得意料不到的進展。做一個誠實的人吧,這樣一來,所有的生靈都會做你的見證人,甚至連那埋藏在地底下的草根也都仿佛涌動著想要露出地面來為你挺身作證。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朋友。于是,靈魂就按照各自的意志,或者升入天堂,或者墮入地獄。

事實在向人們暗示著一個莊嚴的信條:這個世界不是權力的產(chǎn)物,而是一種意志、一種精神的產(chǎn)物。這種精神無處不在,它在星辰的每一束光芒里,它在池塘的每一道微波里。無論何物與之抗爭,都會處處受阻碰壁。因為,事物的性質(zhì)就是如此,別無他樣。

善良是一種積極的、肯定的德行,而邪惡卻是一種缺失。這就像寒冷乃是因為缺乏熱所導致的一樣。所有的邪惡,充其量就是死亡與虛無。仁慈乃是一種絕對與真實。一個人有多少仁慈,就會有多少生命。因為,萬物都源于同一種精神,這一精神在不同的場合里有著不同的名字:有時叫愛,有時叫正義,有時叫節(jié)制,正如大海在它所沖擊的不同的海岸被冠以不同的名字一樣。一切皆源自于這同一種精神,一切又都與它密切協(xié)作。

假如一個人一心向善,那么他就擁有了大自然所賦予的全部力量,于是就強大無敵。然而,一旦他偏離善途,他就會失去自己的力量與援助。他的生命將會一點一點逐漸地萎縮,變得越來越渺小,變成一粒塵埃,一點渣屑,直至絕對的惡帶來了絕對的死亡。

當我們感知到這種法則的規(guī)律時,我們的心中便喚醒了一種宗教情感,它給予了我們最大的快樂。它具有一種極為神奇的吸引人、控制人的能力。它是山巒里的清風,它是這個世界的防腐劑,它是蘇合香,它是迷迭香。它使天空和山岡變得壯觀和崇高,它是星辰那靜靜的吟唱。是它使得宇宙變得安全,適宜人們居住,而不是科學或權力。美德在人的內(nèi)心萌芽,它表明并且保證:法則才是大自然至高無上的君主。宇宙、時空、來世、永恒,都因此而充滿了歡欣。

這種情感是非凡而神圣的。它成為了人類至高的幸福,使人變得無可限制。靈魂通過它而認識了自己。它糾正了人類童年時所犯下的重大過錯:即希望通過追隨偉人來使自己變得偉大,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得利益。它表明,所有的美德都源自于一個人的自身,他和每個人都一樣,都是通向理性深處的一個入口。當他說“我應當”的時候,當他被愛情溫暖,當他接到了上蒼的警示從而選擇了善與崇高之舉的時候,最高的智慧便將在他的靈魂里奏響最深沉的樂章。此后,他就懂得了崇高,而他自身也因崇高而獲得了拓展。當他的靈魂向著崇高飛翔的時候,正義便將戰(zhàn)無不勝,愛情便會地久天長。

  1. 馬庫斯·奧里列阿斯(161-180年):羅馬皇帝。

  2. 康德(1724-1804年):即伊曼努爾·康德。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云說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代表作品有:《純粹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實踐理性批判》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