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這些人,那些事

時光交匯的地方 作者:劉斌立 著


自序 這些人,那些事

兩年前的一個清晨,北京還沒醒來。我像往常一樣,悄悄地拉著行李箱,趕去機場。我通常要在上午趕到一個城市,爭取在下午完成我的工作,并于晚上趕去另外一個熟悉的“外地”。最近十年,我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我都在城市之間川流。

那天也一樣,我在出門前,從書架上隨手拔出一本還未除去塑封的書塞入行李箱側(cè)包。我每月都會從亞馬遜上買來一堆不那么引人注意的書,它們是我在每個城市之間穿行時最好的伴侶。那天我去的地方是烏魯木齊,帶走的是吳念真先生的《這些人,那些事》。

近4個小時的飛行,我睡意全無,那本斯文的書,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吳先生不愧為臺灣5屆金馬獎最佳劇本獲得者。娓娓敘事、情感樸素,卻動人心扉。交織成這些文字的幾乎全是他所經(jīng)歷往事的點點滴滴。讀完這本肯定觸及我靈魂的書后,我決定動筆去寫一個70年代生的人已經(jīng)走過的30多年點滴回憶。

還好,在那些我自詡為行走江湖的歲月里,不管是回憶還是經(jīng)歷,都伴隨著間歇性的表達欲望強迫癥,我在博客里動筆留下過一些不怎么占內(nèi)存的文字。相比那些在我電腦里占據(jù)了大量空間的聲色犬馬,文字總能讓我安靜下來,是我遠行在外時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最好的良藥,恰似于公園的長椅上閱讀陽光和那封遠方的來信時的溫暖。于是寫這樣一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成了一種享受。

在慢慢洗去年少輕狂以后,我才體會到其實每一個平淡的人生都是精彩的。曾經(jīng)渴望的那些波瀾壯闊的東西,只屬于后人編撰的歷史。于我們這些還活在自己或者別人世界里的人而言,人生有如一部紀(jì)錄片,而那些點滴就是那一幀一幀的畫面。

幾天后,我和“讀點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姚講先生在大悅城閑聊,一邊在人潮人海中尋覓美女,一邊感慨時光荏苒,際遇跌宕。同樣喜歡漂泊的我們倆,在尚還年輕的日子里,也曾若有所思地生活“在別處”。對于記憶中真實的、虛構(gòu)的、感動的、冷漠的、悲傷的、喜悅的碎片,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焓啊S谑?,我們?gòu)思了一個“70、80、90”為線索的主題策劃。三個年代出生的人,寫三本關(guān)于各自記憶碎片的書;有記敘、有小說、有紀(jì)實、有虛構(gòu),文體不限,你我不分。歸根結(jié)蒂,就是用不好好說話的方式記錄一下我們已經(jīng)走過的人生。

那天以后,我占用了所有在路上的時間,于各種交通工具上回憶記錄。不管多漂亮的空姐、鐵姐或車姐,我最多只偷偷用“旁光”瞅兩眼,就埋頭疾書。工作與生活是如此之充實,讓我異常想再體會一下“閑得蛋疼”的日子是不是真的會蛋疼。

各位看官,我先聲明,下面文字,我非我,你非你,花非花,霧非霧。只是一個小中年危言聳聽地記錄下的關(guān)于人生已經(jīng)走完的30多年的那些點滴故事。如果發(fā)現(xiàn)你不幸中招,那我只能說,你在那個劉姓胖子的人生里占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反之,也并不能說明你不夠濃重,因為你可能只屬于他心里最柔軟地方的一段溫暖的回憶。

我想那個胖子只是想和他的同齡人,一起紀(jì)念那些曾經(jīng)戀戀風(fēng)塵的歲月吧。

以上以為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