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靈感
靈感之事,微妙難言,故歷來學者,多不予論之??v有說者,或語焉而不詳,或言之而不盡,或繪而不析,或察而不著,觀其所言,多有不愜意處。余雖淺陋,然自少至長,即于此事多所注意,頗有會心,以為已得其一縷之要焉。
心靈之微光,爍然劃過天際,在心中勾起漣漪。漣漪源出心海,而騰越于空際,為微光所映照,泛出某種神秘而剔透之色彩。此之微光,即是靈感之所在;漣漪,即吾人激于靈感,印合于當下,因而有懷;泛出之色彩,即有懷之后,循著靈感之所趨,而加以推衍、深化,以形成一完整之作品。學者一生所重,即在此地矣。
余昔時讀伍爾芙日記,中有一篇,頗涉及靈感之事,茲摘其一段,錄之在下曰:
今天下午我終于設想出一部新小說的新表現(xiàn)手法?!唇Y構松散,可以包容一切,同時,更接近主題,卻又能保持形式和節(jié)奏的不變?!蚁脒@一次一定迥然不同,不要搭框架,也看不見一塊磚,一切都要朦朧模糊,只有內心真實的激情?!翌A見到兩周前歪打正著的小說形式具有遠大前程。我已看見了一線曙光。
天上群星,忽為某種力量所牽引,齊齊向某一方向襲來。此時,有凡夫在此道路上,迎而拒之。假使為幸運之人,則可以在剎那之間,觸碰到星體,從而得以知其軌跡。此一場景,即為靈感之過程。觀乎伍爾芙所寫,可知靈感一事,似乎全然只是隨機,而并非確定,故而有“歪打正著”之說。平日之訓練,尋常之所積,自是題中之義(前述“在此道路上,迎而拒之”,即是此理),然揆之前史,則某人讀書數(shù)紀,無所自得,而某人為學十載,即迭出創(chuàng)見,雖亦稟賦之異所致,而此或得或不得、或遇或不遇之運命,亦未始無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