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天,想起海子

前方的路 作者:阮一峰 著


2005 年

春天,想起海子

日期:2005年3月21日

上周,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海子是3月26日自殺的。我心中一震。從少年起,我就喜歡海子,可還是第一次意識到,他選擇在春天自殺。

上海的這個冬天異常漫長和陰冷。如今春天來了,我的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可是,海子偏偏就是選擇在這樣美好的季節(jié)自殺。

我看了看窗外,陽光、藍天、微風(fēng)中搖曳的樹枝、笑容可掬的女生。一瞬間,我不禁想到了十多年前,第一次讀到海子詩歌時的情景。那是一本現(xiàn)代詩選,里面收錄了海子的《亞洲銅》。它震撼了我,漢語竟可以寫出這樣優(yōu)美和純凈的現(xiàn)代詩。

這首詩的第一段是這樣的:

亞洲銅,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里,父親死在這里,我也會死在這里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我想,“亞洲銅”象征古老的中國文化,“祖父死在這里,父親死在這里,我也會死在這里”。只有海子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天才的意象。亞洲銅,古老厚重,而且明亮。

這首詩的最后一段是這樣的:

亞洲銅,亞洲銅

擊鼓之后,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作月亮

這月亮主要由你構(gòu)成

海子說,文化構(gòu)成了我們最核心的部分,它在黑暗中熱烈地跳著,照亮前面的路。

進了大學(xué),我開始郵購《詩探索》雜志。某一期刊登了海子自殺的細節(jié)。海子的朋友葦岸這樣寫道:

海子24日可能去過火車站買票,25日晨離校去山海關(guān),26日晨5時半在山海關(guān)至龍家營之間的鐵道上臥軌。他選了一個火車爬坡的路段。他死得從容,身體完整地分為兩截,眼鏡也完好無損。他有好幾天沒有吃東西,胃里很干凈,只有幾瓣桔子。他帶在身上的遺書簡單寫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guān),遺作由駱一禾處理。

另一個朋友西川寫道:

海子大概是25日早上從政法大學(xué)在北京學(xué)院路的校址出發(fā)去山海關(guān)的。那天早上我母親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從學(xué)院路朝西直門火車站方向低頭疾走的海子。當(dāng)時我母親騎著自行車;由于急著上班,而且由于她和海子距離較遠,便沒有叫他。

現(xiàn)在推算起來,如果那真的是海子,那么他中午便應(yīng)到了山海關(guān)。我想任何人,心里難處再大,一經(jīng)火車顛簸,一看到大自然,胸中郁悶也應(yīng)化解了??磥砗W邮潜Ф俗詺⒌臎Q心。他大概在山海關(guān)溜達了一下午,第二天又在那兒閑逛了一上午,中午開始沿著鐵道朝龍家營方向走。

下了短途火車,一個人站在空曠的華北平原上,他還是沒有放棄自殺的決定。春天也不能留住他。

有一段時間,我閱讀所有可以找到的海子作品。他留下了無數(shù)精彩華美的片斷。美而深情,我就能隨口背誦好多。

有時我孤獨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麥地夢想眾兄弟

——《五月的麥地》

別人看見你

覺得你溫暖,美麗

我則站在你痛苦質(zhì)問的中心

被你灼傷

——《麥地與詩人》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籠罩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姐姐,今夜我不關(guān)心人類

我只想你

——《日記》

海子最好的作品,除了上面那首《亞洲銅》,我覺得還有《祖國(或以夢為馬)》。它們是不朽杰作,必然流傳后世。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和物質(zhì)的短暫情人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

此火為大開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國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籍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海子是1989年3月26日自殺的,16年過去了。在他死后不久,駱一禾病逝,接著是顧城離世,就連寫回憶文章的葦岸都已經(jīng)死了5年多了?,F(xiàn)在的中國再也找不到這樣的詩人和詩歌了。

下面這首詩據(jù)說是海子最后的作品,寫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fù)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么長久地沉睡究竟為了什么?

——《春天,十個海子》

春天又來了,當(dāng)我再次翻開你的詩集的時候,我多想知道,你這么長久地沉睡究竟為了什么?你又何時才會蘇醒,再生于祖國的河岸呢?

比爾·蓋茨和理查德·斯托曼

日期:2005年3月31日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軟件版權(quán)制度的受益者,世界頭號富翁。

理查德·斯托曼,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創(chuàng)始人,自由軟件運動的領(lǐng)袖。

他們兩個人,一個疾呼保護版權(quán),打擊盜版;另一個提倡自由復(fù)制,源碼共享。他們是軟件世界的兩極,針鋒相對,一個代表金錢,另一個代表自由。

但是,他們的人生又是如此相似。兩人都是程序員,年齡相仿(斯托曼比蓋茨大兩歲),都在大城市出生和長大,都進了哈佛大學(xu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們選擇了不同的信念,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

歷史上,計算機工業(yè)先有硬件,再有軟件。最早的軟件都是硬件廠商編寫,跟隨硬件一起發(fā)售的。通常,這些軟件本身都是免費的,代碼可以被共享。但是,上個世紀70年代,隨著硬件平臺的成熟,對軟件的需求越來越大,軟件工業(yè)開始獨立出來了。種種保護軟件、對其收費的措施也開始出現(xiàn)了。

1976年,比爾·蓋茨21歲,兩年前剛剛從哈佛大學(xué)退學(xué)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為 MITS Altair 小型計算機開發(fā)了一種可以運行的 BASIC 語言解釋器。他靠出售這種解釋器獲取收入,但是很快發(fā)現(xiàn),計算機愛好者們正在免費共享他的作品。于是,他發(fā)表了《致計算機愛好者的公開信》,譴責(zé)這種做法:

大多數(shù)計算機愛好者心里一定清楚,你們當(dāng)中許多人都盜竊別人的軟件。硬件是一定要付錢的,而軟件卻成了要共享的東西。有誰會在乎編寫軟件的人是不是得到了應(yīng)有的報酬呢?

他說,這種盜版行為的后果只會阻礙大家“去編寫好的軟件”。

有誰肯去做一無所獲的技術(shù)工作?又有哪一位計算機愛好者愿意投入三年的工作量用于編程、糾錯、撰寫產(chǎn)品文檔,最后卻免費發(fā)布其產(chǎn)品?

后來,他提倡的軟件版權(quán)制度獲得勝利。微軟公司成了巨無霸,他本人成了億萬富翁。

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認同這種模式。程序員不再能自由獲取代碼,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無奈。更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阻礙社會進步、禁錮思想、抑制創(chuàng)造的犯罪,從而立志要反抗它。理查德·斯托曼就是這樣的人。

他1953年出生于紐約,比蓋茨大了2歲。1970年進入哈佛大學(xué),1974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物理學(xué)專業(yè)。(1974年也是蓋茨從哈佛大學(xué)退學(xué)的那一年。)

大學(xué)期間,斯托曼為麻省理工學(xué)院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工作,當(dāng)程序員。畢業(yè)以后,就繼續(xù)留在那里。但是,有一家軟件公司買走了他們使用的軟件的版權(quán),挖走了計算中心的程序員,最后只剩下了斯托曼和另一個人,他們無事可干。

因為這件事,斯托曼決心發(fā)起自由軟件運動,提供開放源碼的軟件,讓所有人自由使用。把使用軟件的自由還給程序員。

最初,他幾乎是一個人與整個業(yè)界對抗。他既無錢也無權(quán),唯一有的就是理想。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需要極度的投入和犧牲,但這可能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拔覜]有把握完成這項工作,”他回憶道,“但是對我來說,知道是否能完成這項工作并不重要。關(guān)鍵在于,我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

他先寫了最初的幾個軟件,免費供他人使用。1984年1月,自由軟件基金會成立了。說是基金會,實際上根本沒錢。斯托曼本人睡在計算中心的辦公室里,當(dāng)時他根本沒有把握自己能獲得收入?!瓣P(guān)鍵在于”,他說,“我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干這件事了,那時候沒有什么能夠阻止我?!?/p>

1985年,自由軟件基金會發(fā)布了《自由軟件通用許可證》(GPL)。這個許可證開頭第一句這樣寫道:

大多數(shù)軟件的許可證,設(shè)計用來剝奪你分發(fā)和修改它們的自由。GPL 許可證與此恰恰相反,它就是為了保護你分發(fā)和修改自由軟件的自由,確保這些軟件對所有用戶都是自由的。

GPL 許可證允許你做所有的事情,除了限制別人的自由。任何采用它的軟件就是自由軟件。

自由軟件這個概念提出以后,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了震動。越來越多的程序員加入。以 Linux 為代表的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tǒng)已經(jīng)形成,在性能上完全可以替代、甚至超過了微軟的 Windows 系統(tǒng)。這證明志愿者出于興趣和理想的無償勞動,也完全可以做出最復(fù)雜的、質(zhì)量第一流的工作。

蓋茨不是說了嘛:“有誰肯去做一無所獲的技術(shù)工作?又有哪一位計算機愛好者愿意投入三年的工作量用于編程、糾錯、撰寫產(chǎn)品文檔,最后卻免費發(fā)布其產(chǎn)品?”現(xiàn)在,他應(yīng)該知道他錯了,這樣的人是存在的。自由軟件運動至少證明了一點,在和金錢的較量中,熱愛自由的人們不一定會輸。

雖然自由軟件基金會已經(jīng)發(fā)展壯大,斯托曼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沒有汽車,住在租來的房子里,也沒有結(jié)婚沒有孩子,因為他覺得那樣會變成掙錢的奴隸。他說,自由軟件運動的目的,就是使得人們可以在不接受其他什么人統(tǒng)治的前提下,使用計算機?!叭绻乙恢痹陂_發(fā)專有版權(quán)的軟件,我就是在把自己的人生用來建造囚禁他人的監(jiān)獄?!?/p>

只要金錢的因素還存在一天,自由軟件和專有軟件的對峙就將存在下去。但是,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自由軟件就會出現(xiàn)在每一臺電腦上。正如英國 IT 作家 Glyn Moody 所說:

自由軟件不僅僅是關(guān)于軟件代碼的,它們也與自由、分享有關(guān),與社會有關(guān)。它們與創(chuàng)造有關(guān),與美有關(guān)。這些代碼深處寄托著我們最美好的心愿以及對最丑惡的東西的反抗,它將和人們的恒心共久長。

說明:本文是《天才萊納斯:Linux傳奇》(Glyn Moody 著,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一書的讀后感。本文的引語都直接引自該書。

了不起的蓋茨比

日期:2005年4月1日

去年冬天,我立志要讀完《了不起的蓋茨比》,沒有實現(xiàn)。

現(xiàn)在,我打算繼續(xù)往下讀。一打開小說,就看見那首題詩。

紅帽子,白帽子,藍帽子

然后換上金帽子,如果這樣可以讓她高興;

如果你跳得很高,那就為她再跳一次,

直到她大聲喊:“親愛的愛人,戴著金帽子、跳得高高的愛人,

我一定要擁有你!”

—— 托馬斯·帕克·丹維里埃

這首詩我早就看過,但沒深想。今天一連讀了好幾遍,越讀越不是滋味,心中異常難過。

小說中,蓋茨比一心追求戴茜,不惜為她做出各種各樣的犧牲。但是戴茜是一個自私自利、追求浮華和享受的女子,她雖然美麗,雖然被蓋茨比的苦心感動,但實際上卻并不珍惜他的愛。蓋茨比也知道這一點,但卻不能停止愛她,停止為她做出犧牲,最后終于為這場錯誤的愛情賠上了性命。

就像小說中所述:

戴茜遠不如他的夢想——并不是由于她本人的過錯,而是由于他的幻夢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夢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熱情投入了這個幻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趕不上一個人陰凄凄的心里所能集聚的情思。(巫寧坤譯)

蓋茨比實際上是死于一廂情愿的想象。他明知戴茜愛慕虛榮,不是他想象中的女神,但是仍然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他愛的是自己的幻夢,戴茜只是那個幻夢的化身,結(jié)果越陷越深,直到喪命。

蓋茨比的生命是被幻夢驅(qū)動的。真正的藝術(shù)家大多是這種人,他們的作品就是發(fā)泄感情的一種方式??上Т蠖鄶?shù)時候,這種感情都是白白付出的。我想蓋茨比死后,給他另一次選擇的機會,他還是會選擇去追求戴茜。這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我對你仍有愛意,我對自己無能為力?!?/p>

小說作者菲茨杰拉德也是這種人,費盡周折才把老婆塞爾達娶到手。雖然塞爾達是個美麗的才女,但是和小說中的戴茜一樣,也喜歡浮華和揮霍的生活。他一方面努力維持婚姻,滿足愛妻,另一方面因為沒有這種經(jīng)濟實力,深感苦惱,在酒精里越陷越深,無力自拔。這最終造成了他的早逝。可以說,他也是死于癡情。

菲茨杰拉德了解這一點,但是無法抑制地愛著塞爾達,所以在上面這首詩里說,既然已經(jīng)跳了,不妨就為她再跳一次,直到她大聲喊:“親愛的愛人,戴著金帽子,跳得高高的愛人,我一定要擁有你!”

進步與貧困

日期:2005年4月7日

19世紀末,美國出現(xiàn)了旨在改良社會的進步主義運動。各種文獻都提到,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一書起到了巨大的思想指導(dǎo)作用。

最近,我讀完此書。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貧困根源的研究以及解決辦法,但是最觸動我的地方是作者對貧困本身的描述。

緒言中,亨利·喬治直接提出:

經(jīng)濟發(fā)展不一定會緩解貧困,反而有可能加劇貧困,物質(zhì)進步不僅不能解脫貧困,實際上它產(chǎn)生貧困。雖然經(jīng)濟革命使生產(chǎn)力上升,但它不一定是在底部對社會結(jié)構(gòu)起作用,把整個社會都抬高,反而好像一個巨大的楔子,在社會的中部穿過去。那些在分裂點以上的人們處境上升了,但是那些在分裂點以下的人們被壓碎了。

接著,亨利·喬治給出了這本書的核心問題。

盡管生產(chǎn)能力增加,為什么工資趨向僅能維持生活的最近限度?

亨利·喬治的答案是地租。

生產(chǎn)能力提高的同時,地租趨向更大的提高,因而產(chǎn)生迫使工資不斷下降的趨勢。

他的邏輯是這樣的。毛利要用來支付工資、利息和地租,亨利·喬治認為地租不斷上升,吃掉了原應(yīng)屬于工資的那一份要素報酬,所以工資不斷下降。工人們的收入被地主占有了。

這個答案顯然是錯的,至少在當(dāng)代社會中是錯的。因為知識革命使得生產(chǎn)往往不需要很大的土地投入。所以,地租占利潤分配的比例是在不斷下降的。但是,另一方面,地租的升高確實使得工薪階層的相對收入變小。從這個角度看,地租與工資之間確實存在一個反比的關(guān)系。

亨利·喬治的結(jié)論是:地租升高必然降低工資。為了減少貧困,必須阻止這種趨勢,他的解決辦法是土地公有化,更準確地說是地租公有化。

我提議的不是收購私有土地,也不是充公私有土地。前者是不公正的;后者是不必要的?!绻覀?nèi)〉昧撕巳剩梢宰屗麄儞?jù)有外殼。沒有必要充公土地;只有必要充公地租。

這種方法的合理性在于:

現(xiàn)在有兩個同樣收入的人,一個人的收入來自他勞動的使用,另一個人的收入來自地租。要他們同樣負擔(dān)國家的費用,公平嗎?顯然不。

一個人的收入代表了他創(chuàng)造的財富,并把它加進國家的總財富中;另一個人的收入只代表他從財富總量占有的一份,他沒出一點力。一個人享受他收入的權(quán)利以自然的正當(dāng)理由為基礎(chǔ),自然把財富報答勞動;另一個人享受他收入的權(quán)利僅僅是虛構(gòu)的權(quán)利,是社會法規(guī)的創(chuàng)造物,是不為自然所知道和承認的。

有人告訴當(dāng)父親的,他必須以勞動所得撫養(yǎng)孩子,他必定默認,因為這是自然的命令;但只要還有一個便士屬于從壟斷自然機會中取得的收入,此人便可以公正地要求不能從他用勞動獲得的收入中取走一個便士,因為自然機會是大自然公平地給予所有人的,是他的孩子生下來就有的權(quán)利,他們也有平等的一份。

我認為亨利·喬治說的很有道理。地租上漲不創(chuàng)造社會的總財富,只是一種財富分配的手段,使得那些房地產(chǎn)所有者獲利,而這些錢原本是應(yīng)該屬于整個社會的。所以,充公地租有其合理性。當(dāng)然,實際操作難度很大。亨利·喬治的意思是,應(yīng)該設(shè)法讓大部分的地租收益分配給全體人民。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么后果亨利·喬治也說得很清楚。

只要現(xiàn)代進步所帶來的全部增加的財富只是為個人積累巨大財產(chǎn),增加奢侈,使富裕之家和貧困之家的差距更加懸殊,進步就不是真正的進步,它也難以持久。這種情形必定會產(chǎn)生反作用。塔樓在基礎(chǔ)上傾斜了,每增加一層只能加速它的最終崩潰。對注定必然貧窮的人進行教育,只是使他們騷動不安。把理論上人人平等的政治制度建筑在非常顯著的社會不平等狀況之上,等于把金字塔尖頂朝下豎立在地上。

羅馬假日

日期:2005年7月28日

昨天半夜,我一個人在看《羅馬假日》的 DVD。

看到電影中兩人分別的那一段,感到很傷感,深深被影片打動。

公主遇見單身的喬,來到他住的公寓,不理解他的生活為什么如此清苦,居然小到連廚房都沒有。公主問喬:“你喜歡這種單身漢的生活,每頓飯都要到外面去吃?”

喬的回答是我能想到的最佳回答,他說:“人生不可能樣樣如意?!保↙ife isn't always what one likes.)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