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題興化寺園亭

嘯天說詩四:此情可待成追憶 作者:周嘯天 著


題興化寺園亭

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庭君自知。

這首詩的寫作本事,見宋人曾慥《類說》本《本事詩·不栽桃李》條:“賈島初有詩名,狂狷薄行,久不中第。裴晉公興化里鑿池,起臺榭。島方下第,怨憤題詩亭內(nèi)曰,云云。人皆惡其不遜。卒不第而終。”把它說成是一首泄憤詩,未免小看了它。一首好詩縱然是緣事而發(fā),卻可以對事不對人,且意蘊不受本事局限。這首詩形象大于思想,是《全唐詩》中難得一見的諷喻杰作。

“破卻千家作一池”,開篇第一句就不同凡響,概括力極強。表明引起作者寫作沖動之事,是一個豪強兼并掠奪事件。為了修建一個園池,竟能“破卻千家”,也就是拆遷一千戶人家,立刻牽涉賠償問題,權(quán)勢者往往以勢壓人,那是足以導致民怨沸騰的。根據(jù)《本事詩》,作者針對的裴度(中唐名相)大肆修造興化寺亭園的事。然而,“富者兼地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在當時社會已是普遍現(xiàn)象,不限于裴度一人一事,或有過之而無不及者。所以首句的容量夠大,不受本事局限。

“不栽桃李種薔薇”,緊承“作池”而來,作者放下筑山、疊石、理水、建筑、修路等不表,專表種植花木之事,是取舍之妙。既表種植花木,又不據(jù)實直說(興化寺園林未必只種薔薇),而是借題發(fā)揮,巧設(shè)譬喻。俗話說:“多栽花,少栽刺”,意思是和為貴,不樹對立面。而“不栽桃李種薔薇”,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此句措語之妙,在于作者以花(薔薇)代刺,像是說不栽這花(桃李)而栽那花(薔薇)。這個說法,比說“不栽花,只栽刺”,措語婉妙多多。

“薔薇花落秋風起”,頂真上句,措語緊湊,卻又詞連意轉(zhuǎn),種植花木是春天之事,這句直接說到秋風吹起,是詩情的跳躍。又是一個氣象預報,是設(shè)置懸念——接下必有情況發(fā)生。這句也有暗示——“薔薇花落”,不全留下刺了么。所以末句抖出包袱:“荊棘滿庭君自知”。語云:“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而“荊棘滿庭”,必是種刺的結(jié)果?!俄n詩外傳》卷七說:“春種桃李者,夏得蔭其下,秋得其實。春種蒺藜者,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笔谴嗽姶胝Z之所本。三四句容量之大,亦不限于本事。歷代農(nóng)民起義,不就是因為階級壓迫、剝削引發(fā)的嗎?!熬贾笔蔷菊Z,意思是到那個時候你知道也晚了,語極冷峻。就本事而言,“君”指裴度;就能指而言,上自皇帝、下到土豪劣紳都包括在內(nèi)了。

這首詩運用了比興手法,巧而不華,極富理趣,“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達到了傳統(tǒng)諷喻詩的最高境界。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朵“帶刺的薔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