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進士巷
記憶還是新的,如昨天。
我住在巷子里,你肯定曾經(jīng)也是。舊時東臺城縱橫交錯的窄窄長長的巷子就是老城的血脈。巷子的路是大塊的石頭或是青色的磚鋪的,絕對進不了汽車,連三輪車通過時迎面走來的一個行人也會成為最大的交通障礙。“石榴巷”“王家巷”“嚴(yán)家巷”……這些耳熟能詳?shù)南锩粌H仍存留在東臺人的記憶中,還赫然地印在東臺人的身份證上。很多,將伴隨人的一生。
我的身份證上家庭住址欄就印著:東臺市朱進士巷4號。
朱進士巷,最后一批拆遷的老巷。之后,我們一家搬到了“紅蘭花園”,一個名字就充滿了現(xiàn)代氣息的地方。幾天后,再經(jīng)過老宅時,已經(jīng)分不清哪一條巷子是朱進士巷了,一整片都是磚頭和拆下的門窗。耳邊響起搬家那天奶奶拿走最后一批家什時說的一句話:“整整住了三十年,你就是在這兒生的,在這條巷子長大的?!憋w舞的思緒驀地又回到了我的小巷,伙伴們嬉笑著從巷子的深處歡騰而來。
朱進士巷得名于這里曾出過一名晚清的進士,據(jù)說這一片的房子都是他家的進士第。但這些是我明白了“進士”的含義后才從父親口中問出的。小時候的我們是不會關(guān)心這條小巷的人文氣息的,熟悉的只是哪兩間屋之間有空當(dāng),可以在捉迷藏和打沖鋒槍槍戰(zhàn)時躲在那里。記憶中,小巷的地面是用青磚一塊塊立著鋪的,墻是紅色的磚。有的地方寫著白色標(biāo)語,巷口寫著:掃除四害,人人有責(zé);我家的門口則是:全民動員,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末尾是一個大大的感嘆號,足見寫字人的激情澎湃。這些標(biāo)語都是我幼時習(xí)字的教材。記得在鄰著的巷口也有這樣的標(biāo)語: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每每媽媽拉著我的手教我這幾個字時,她的解釋總讓那時的我一頭霧水。
那時的住處是不講究綠化的,如果說有,就是地面的青苔,墻頭的野草。但很多人家會自己種上植物,大都是果樹,石榴樹呀、枇杷樹呀、無花果樹呀、葡萄呀什么的。到了成熟的季節(jié)每戶人家都會分得一點,邊吃邊說著每年不變的贊揚:“呦,今年長得好,比買的都好吃?!倍魅擞肋h(yuǎn)聽不膩這句話,也永遠(yuǎn)不記得這是去年今日說過的話。
那時,鄰里間的關(guān)系不是用和睦二字就可以概括的。單是這些稱呼就可見一斑了:“黃媽媽”“高奶奶(因為個子高而得名)”“矮奶奶”“老魏大大(我的表弟乳名魏魏,但固執(zhí)地這樣喊一個鄰居,表示是他一人的大大)”“姑奶奶”……這些善良的人在單純的世界里簡單地生活著。吃飯時,會不斷地有人捧著碗來串門,若擠出地方他就坐下,坐不下就夾幾口菜。要是有人家包了餃子、做了包子,那其他家都會有熱氣騰騰的一碗。趕上誰家有紅白喜事,更是一巷子的家庭主婦都聚集著做菜、招呼客人,儼然主人的模樣。更有趣的是,家里擺不下那么多桌子的,就分散到巷里各個人家,然后主人就拿著酒杯一家一家地敬酒。一戶戶人家就成了一個個包間。爸爸說,他與媽媽的婚禮就是這樣辦的。
小孩永遠(yuǎn)是巷子的寵兒。童年的記憶至今還躺在小巷的懷抱中。那時的孩子隨便走到一家都會受到熱情的款待。巷口的蔣爺爺在上海做生意,每次去他家,他都會從后來我才知道叫“冰箱”的柜子里,拿出令我驚奇的東西。我喝的第一口可樂就是在他家,可那不能接受的味道還是讓我將這瓶可樂給了會喝酒的奶奶,奶奶每頓拿出酒杯喝上兩盅,她說,這個“酒”不好喝。巷尾的四奶奶會從吊在房梁上的竹籃里拿出紅紅的桃子或是從印著娃娃的餅干盒中拿出酥酥的脆餅。長大后,我還常與別人聊起我那時的一次經(jīng)歷:
那天,我又到了蔣爺爺家,照例,他從“柜子”里拿出了我們小城買不到的“大白兔”奶糖。這時,門口有人叫他,他就與那人聊天。好奇的我對他的“柜子”早就感了興趣,琢磨著怎么每次都能從這兒拿那么多好吃的。趁蔣爺爺不在,我小心翼翼地打開了“柜子”。剎那間,我被眼前的一幕嚇愣了:居然有人打開了“柜子”的燈!我趕緊逃走了,在門口支支吾吾地和蔣爺爺打了個招呼。接連幾天,我都很害怕見到蔣爺爺,我認(rèn)為他知道我偷看了“柜子”。幾年后,家里買了冰箱,我又一次打開冰箱門的時候,兒時的那一幕呼地冒出來,謎底才解開。
巷子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巷子里人的變化,巷子也在變。比如,黛青色的地磚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地。比如,不再是兩排齊齊的平房,新砌的樓房突兀得耀眼。再比如,鄰街那條寫著“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的標(biāo)語不知什么時候換成了鮮明的紅字:“巷內(nèi)加工德州扒雞”。還有,就是年輕人少了,在巷子里吵鬧的小孩少了。但巷子里的生活還在繼續(xù),巷子還是一條紐帶,串起家家戶戶。
直到,2003年8月28號。
朱進士巷,拆了。盡管我們曾埋怨舊屋老漏雨,埋怨巷道太狹窄,盡管它也曾是一條取代舊事物的新巷弄,盡管這里曾有一名讓老城人自豪的進士,但什么都阻擋不了她的消失,同時也不能阻擋我們的懷念。夏日的夜晚有搖扇納涼的鄰里,冬日的陽光下有瞇著眼睛的老人,還有在家門口呼喚自家孩子回家吃飯的母親,還有訓(xùn)斥爺爺在墻根小便的奶奶的聲音,當(dāng)然也有常在小巷里被喚起的我的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