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老屋

不舊的小城歷史 作者:黃璜 著


我的老屋

記憶還是新的,如昨天。

我的老屋十幾年前就沒有了,不是因為拆遷,而是因為改造。就在老城人意識到居住也要講求品質(zhì)的時候,手頭不寬裕的老城人想到了折中的辦法——將老式的公房進行翻修。于是本來個頭差不多的平房區(qū)就不時地從黑壓壓的一片中冒出小樓或露出新瓦,同時也不斷地有鄰里為日照啊地皮啊爭吵不休。這就是小城老屋經(jīng)歷的第一次“改革”的陣痛。

老房子

我家的老屋在鼓樓一片的朱進士巷4號,進巷的右手第二家。

外墻是裸露的紅磚,已經(jīng)被風(fēng)化得沒了棱角。上兩步階梯,嘎吱一聲推開單扇的木門,展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我的老屋了。門后是破舊的惡水缸,不要小心打翻它,翻了它會招來奶奶的罵聲。左邊的墻上有個窗戶,那就是西房間了。窗戶是常年不關(guān)的,當(dāng)然關(guān)也關(guān)不起來,木頭早已不齊全了。從窗戶里看過去是一張床,三個姑媽正或坐或睡地談著心。可以放心地打聲招呼,她們會停下來,一起朝著你笑,還會問你:“過曾吃???”

西房間的門口有一個櫥子。那是爺爺?shù)陌賹毾洌D甓际擎i著的。要是我考到一百分,爺爺會從里面拿出夾心的水蜜桃糖,那是我當(dāng)時能吃到的最高級的糖果。記憶中我只親眼看過一次櫥子里面的內(nèi)容,那是爺爺當(dāng)著家里人的面,從中拿出祖?zhèn)鞯慕疴O,要拿去加工成戒指給他的兩個媳婦。其實櫥子里面也沒有什么,亂亂的,放滿了爺爺用毛筆小楷抄的四大名著。爺爺說足足五華里長。我和表弟打過幾次櫥子的主意,但都沒有得逞。

再往前幾步就是我家的堂屋了,門是一扇扇連著的,古老的格子門,中間還有花鳥的木刻。每天開門和關(guān)門都是有技巧的,門后用毛筆寫著大大的數(shù)字編號,這樣就方便多了。除了家里來了客人或者是有陽光的冬天,堂屋的門是只開中間兩扇的。在門檻上繞來繞去,想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在門上寫字的就是我了。我喜歡站在門檻上,但總招來奶奶的批評。我會很勤快地根據(jù)客人的性別年齡等特征迅速地向他們問好,往往幾句表揚,就是說我“乖”“多聽話的孩子”之類的,不然我會覺得沒有成就感。

跨進堂屋里最搶眼的就是放在大桌子上的毛主席像了。聽爸爸說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爺爺出差到無錫,排很長很長的隊買的。為此,爺爺吃了一路的苦,回到家直懊悔。因為當(dāng)時抓住了一個“反革命”,罪行就是買了個主席的頭像,為了拿起來方便,就用繩子繞著頭像的脖子將它掛在車龍頭上。爺爺一路只好懷抱著頭像回家,生怕不留神出什么問題?,F(xiàn)在談到這件事,爺爺還是皺著眉頭,看來懊悔的心情延續(xù)至今。

主席像的下面墊著兩本《馬克思選集》,不知是因為要體現(xiàn)對偉大思想的崇拜,還是因為那是當(dāng)時家里唯一適合高度的厚書,反正這兩本書就靜靜地披著滿身的灰塵墊在主席像的底下,高高地托起了頭像,格外顯眼,直到愛好收藏的爸爸將它們請到了新家的博古架上,但這里依舊是堂屋中最顯眼的地方。

主席像的兩邊放著兩個筆筒樣的瓷器,這可以算得上是堂屋的高級裝飾品了。再往上看墻上掛著“福祿壽”三星圖,兩側(cè)還掛著爺爺寫的裝裱好了的唐詩,記得其中有一篇是“床前明月光”那首。我幼年時很多啟蒙知識就是從這里學(xué)到的。東西兩面的墻上貼著電視和電影的劇照。那時的小城,幾乎家家都會買這種畫,是連環(huán)畫的形式,上面是劇照,下面還有簡單的文字情節(jié),就像放大了的彩色小人書,但畫面是一張張平鋪的。記憶中家中貼過《紅樓夢》《周恩來》。每年的除夕,家人會將所有的畫都換掉,顯示出一個新的氣象。墻上的畫是那時大部分小城人家中唯一的裝飾物品。

堂屋的地面是青色的磚,凹凸不平地露出圓滑的棱角,最里面還沒有鋪滿,是光光的爛泥地,留出了高低的落差。我在這塊地面摔了無數(shù)的跟頭,不過不打緊,奶奶說:“跌跌肯長?!蔽蓓斒侨切蔚?,木頭梁挑在中間,燈泡通過細長的線牽到我們生活的領(lǐng)域,長長的垂下的繩子是燈泡的開關(guān)。梁上釘著釘子,釘子上掛著竹籃,竹籃里放著食物,有干饅頭,有我吃的桃子。這樣高高地掛著,一來可以防止我超量食用,二來防老鼠,總之就是防偷吃。屋頂?shù)挠疫叞仓醐h(huán),在上面喘著氣鍛煉的就是我叔叔,有時他會在我的企盼聲中抱我上去吊一會兒,又在我的求饒聲中把我抱下來。

東面的房間是我爺爺和奶奶的,屋頂?shù)男√齑盀⑾乱皇柟猓覊m在陽光里飛揚。這個房間你就不要進去了,因為奶奶喜歡在這里上馬桶,一邊還抽著旱煙。每次奶奶都從旁邊的床下面拿出銅制的煙壺,將煙絲緊緊地按進去,用火柴將煙絲點燃后,她會狠狠地吸上兩口使煙絲燃燒起來。在我看來,這就是奶奶最大的樂趣了。

轉(zhuǎn)身走出堂屋是天井,安裝了自來水龍頭和兩個水池。正在裝水的是個傻子,就住我家的屋后,他家沒有裝自來水,熱心的奶奶就允許他來去自由地裝水回家。水池的右側(cè)是個陰溝,爺爺總是在那里小便,墻角長了深綠色的青苔。走路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不僅有滑倒的危險,還會有“積磚”,排列松散的磚頭之間因為積了水,一不小心踩到那些磚頭就會濺你一身污水。

東側(cè)的房間是我的房間,正在拖地的就是我媽媽。這間屋子是為了我爸媽結(jié)婚而蓋的,房間是最大的,家具是最多的。進門的左手是辦公桌,右邊最上面的抽屜是我的,里面有漂亮的糖紙和小人書。對著門是兩個皮沙發(fā),中間用小茶幾隔開,茶幾上放著刻著“東臺紡織機械廠留念”的茶杯。緊挨著的是高低柜,就是一個柜子高點,放些衣物,單扇的門,一個就低點,上面放著紅燈牌的收音機和插著塑料花的紅花瓶。收音機是用絲巾蓋著的,塑料花上系著我從幼兒園得的大紅花。低柜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上面是裝了玻璃推門的,里面有個畫著寶寶的餅干盒,裝著花生,我的身高可以夠得著這個盒子,媽媽總會將里面的食物裝得滿滿的。再往里是一個裝飾柜,門用玻璃制成,木頭邊框,有四只腳,最底層是并排的兩個抽屜,上面兩層就是陳列著爸爸自認(rèn)為有檔次的藝術(shù)品了,比如茅臺酒的空瓶子,比如餅干盒,再比如瓷盤子。裝飾柜的對面是三門櫥,兩邊的門可以打開,中間是一面鏡子,櫥子里面有一個小抽屜,我必須站在凳子上才能看到里面,鑰匙在媽媽手中,里面放著爸爸媽媽的結(jié)婚證、我的出生證,媽媽常在一本大大的工作手冊中夾上十元的大鈔。再往里是一張大床了,媽媽將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上面還放著我的玩具吹氣天鵝。

就是這樣的一套家具在當(dāng)時算是小康之家的必備了。懂得過日子的奶奶和未雨綢繆的爺爺在我爸媽結(jié)婚時,也為比我爸小十三歲的叔叔打了一模一樣的一套,結(jié)果十幾年后的變化是他們始料未及的,這些家具只好讓爺爺奶奶再享用一次了。

出了我房間又回到了天井,靠門的東側(cè)是我家的廚房,爺爺正忙著一家人的飯。廚房里有一個大水缸,用木頭的蓋子蓋著防止落灰塵。兩個煤炭爐子,粗心的爺爺總是將煤灰撒落一地。角落里有竹制的碗櫥,里面有爺爺特意為奶奶留的好菜。爺爺忙得團團轉(zhuǎn),就不要在他面前晃了。

沿著廚房就走出了我的老屋,巷子里的孩子正在嬉鬧,嘎吱一聲老屋的單扇木門在身后合上。在這兒,不能說一聲“有空再來”,因為老屋已不在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