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左營司巷里新來客

山之巍峨:林則徐傳 作者:郭雪波 著


一 左營司巷里新來客

那是個暗黑的夜,你悄悄出生。并無祥瑞之光閃現(xiàn),也無鳳鳥在屋檐上鳴啼,連離天亮公雞叫尚有幾個時辰。少了偉者帝王大人物出場的陣勢,絲毫不耽誤你趁著夜深人靜抓緊出世,倒是似乎冥冥中知道自己這一生要做很多事情一樣。家書記載這時刻是:公元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夜,子時。

十二時辰中,子時乃隆夜,最黑暗。閩省侯官城萬家熄燈。

當然,你的出生為侯官左營司巷的這個黑暗子夜增添了亮點,那一戶窮秀才林賓日煙熏火燎的小屋,往油燈里更是加了幾多麻油。在此之前,老婆已為他養(yǎng)了五六個千金,那分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窮秀才等的就是這樣一個子夜迎子的美好時刻。兒子呱呱落地的啼哭聲,頓時讓這一介寒士的心里充滿暖意,為祖靈上香的手,也在激動中顫抖。三十七歲得子,在重男輕女的那個時代這是何等大的事情!

林氏,在福建算是大姓。追溯先祖可到兩晉南渡時期,中原八姓入閩,就有林姓一族。那時候該是閩地浩淼水澤漸退,進入適宜人類居住的耕桑時期了吧。最初林氏移民之地在晉安郡,不斷繁衍發(fā)展,支脈繁多,漸漸散布到各地。隋朝初期,入閩林氏第十代林茂遷居莆田北螺村,再傳至十六代林坡生有九子,唐貞元間做九洲刺史,史稱“九牧林氏”。到了宋代,林坡第九子后人林高德遷徙福清縣杞店鄉(xiāng)定居,他就是林則徐這支脈的祖先。相傳至林則徐這支脈先祖為林榮山,自六祖林存素開始定居福建省治地侯官即福州,那會兒正好是康乾時期。從五祖林學弢起,經(jīng)林則徐高祖林啟寀、曾祖林廷癸、祖父林正澄、父親林賓日,正好見證了大清朝由盛世到衰落的二百多年歷史。

林氏雖說福建大姓,但林則徐這支脈也沒出過什么正經(jīng)人物,不像明成化萬歷年間濂浦的林瀚一門“三世五尚書”那般榮耀。自林則徐上溯四代,都未曾在官場登科覓得一官半職,只不過是少有地畝的中等農(nóng)戶而已。他的曾祖母鄭氏“將祖遺田宅勻作五股,均分五男”,林則徐的爺爺林正澄是第五子,分到“稻谷三十挑住屋數(shù)間,另有書田十擔”,由此可見林則徐的曾祖父林廷癸也算是有農(nóng)田產(chǎn)業(yè)的一戶中等地主了。可惜,林正澄不夠爭氣,苦讀經(jīng)書只混了個閩縣廩生,無法再跨越一步進入官僚階層,只好拋家舍業(yè)隨叔父去中原一帶河南山東等地教書為生,把家庭丟給老婆胡氏一人操持。雖在外游蕩教書十余年,卻收入微薄,祖產(chǎn)田地又不夠多,生的五個孩子都無正當糊口職業(yè),加上家口多有老有小,這日子就一天比一天緊巴了。其間老母及妻子胡氏、還有五兒相繼離世,所花的費用不低,無奈舉債高利貸,即便兩個兒子林天木、林賓日也出外教書還是抵不上債務(wù)。當他從河南返回侯官時家里已經(jīng)債臺高筑,高息滾利,加上給二兒子天軒娶媳又借貸,最后無奈把祖產(chǎn)房屋也賣掉抵債了。走投無路的林正澄第二年便抑郁而死,家人把余下的田產(chǎn)變賣,仍然未能還清債務(wù)。一個中產(chǎn)地主家庭就這么破落了。這是林則徐出生前十余年發(fā)生的家族巨變,當時他生父林賓日二十七歲,是個窮困潦倒的小教書匠,還沒娶上媳婦。

幾筆高利貸扼殺了一個中產(chǎn)地主,也可映照出清中晚期社會矛盾趨于紛雜,土地田產(chǎn)兼并侵吞變得激烈,生存容不得半點閃失。林正澄不好好在家經(jīng)營土地田產(chǎn),把如此大事丟給老婆婦道人家去管理,自己游走四方教書謀仕途,問題顯然出在這里。想靠孔孟書出頭結(jié)果忽略了打點家業(yè),喪失了根基,理想和現(xiàn)實未能得到合理結(jié)合,苦了自己和一家人。林賓日受此牽累,父親長年不在,自己幼小失學,十三歲開始勉強讀一家私塾受啟蒙,家道中落,對他刺激很大,他發(fā)奮勤學,苦熬出頭之日。也許,父親游歷天下的血液依然在他身上滾動,自青年起他也出入敦社結(jié)交士友,進出山堂求學談藝,也曾參加鄉(xiāng)試等。顯然,他比父親精明了好多,幾乎赤手空拳,靠自己依然是教書舌耕起早貪黑精心用功,在他父親辭世后兩年便娶塾師陳時庵之女為妻,“時庵先生以宿儒講學于鄉(xiāng),為都人士所崇仰”,其妻也是書香門第之女,顯然是位賢內(nèi)助。后來他在侯官左營司巷里租得小屋,徹底離開鄉(xiāng)下,斷絕了與農(nóng)耕土地的經(jīng)濟鏈條,走上一條完全不同于其父的道路。

林賓日身上體現(xiàn)出閩人那種“耿”和堅韌,務(wù)實,又不放棄追求。

也許,父親的經(jīng)歷使他清醒,成為教訓,與其遠游求道,還不如從腳下開始。路,其實就在腳下,在你生活的周圍現(xiàn)實中,只需要你用心一點點積累和覓得屬于自己的機會就行。林賓日,就是這么做的。他一面教書,一面苦讀經(jīng)書武裝自己,甚至終夜不眠害了眼疾。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三十歲上縣試第一,考上秀才,第二年經(jīng)過歲試,補為廩生。廩生既是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名額有定數(shù),明初期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斗。清沿明制,經(jīng)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生名義,供米外每年發(fā)廩餼銀四兩。林賓日從此拮據(jù)的生活有所緩解,雖仍需妻小做女紅、剪扎“象聲花”之類以佐家計,“半饑半寒,遷就度日”,但生活總算也為他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對此,林則徐后來也回憶說:“時先大父母已棄養(yǎng),家無立錐,不使家君知之。逾年,家君入學,旋食廩餼,此后官谷雖稍充,而食指揮漸繁,貧如故。先妣工針黹,又善剪彩為草木之花,大者成樹,其小至于一莖一葉,皆濯濯有生意,歲可易錢數(shù)十緡,遂資其直,以佐家計?!?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5/07/11324316567899.png" />

林賓日在人世間艱難拼爭,兒子林則徐的出生,無疑點燃了他心中無限的希望之火。

幾代書生,號稱“累傳皆儒業(yè)”,該有個光宗耀祖之人出現(xiàn)了吧?輪也輪到了。他心里就是這么想的。頭生兒子鳴鶴早夭,使他一直渴望著這胎兒子早日到來,以繼承香火,實現(xiàn)自己心中夙愿。

飽讀詩書,望子成龍,為兒子取什么名號?這使得林賓日頗費心思。

古來書門取名都很講究,不能隨便叫個阿貓阿狗就算了。冥冥中,人名會伴隨氣運,那里暗含著不為人知的神秘符號,起好與八字相符會輔佐一生,起不好犯“克”,會帶來霉運。此時,他忽然想起前日“夢中親見鳳凰飛”,由此馬上聯(lián)想到南朝才子徐陵,被世人贊譽為“天上石麒麟”的徐陵,字孝穆。平素他心中十分欽佩徐陵,文采橫溢和為官剛正清廉,被后世頌揚為楷模。于是,窮秀才林賓日怦然心動,毫不猶豫,脫口提筆,給兒子起名曰:則徐。

顧名思義,當然是期盼兒子效法徐孝穆,文采出眾,出入相閣,也如他清廉剛正,名留百世。后來,林則徐自己也取字少穆,又字石麟,都和這位南朝才子徐陵拉上了關(guān)系,顯然心中十分認可父親的期許,看得出也非常推崇這位先賢。

“學而優(yōu)則仕”,是他們林家?guī)状俗非蟮膲粝搿?/p>

也許,此時的林賓日已經(jīng)感覺自己去實現(xiàn)這一夢想,頗為困難,人到中年拼取功名談何容易?考個秀才都如此艱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三十歲才成功,幾年過去沒有太大發(fā)展,勉強混個廩生,養(yǎng)家糊口都很困難,再上一層實在難為自己。還不如把心思往兒子身上多用一用,多下些功夫,甘為兒子當鋪路石更為實際,更有盼頭。

想好了思路,就馬上付諸行動。顯然,林賓日是個很有智慧、志存高遠之人。

現(xiàn)在看來,林則徐的確有一位好爹。

拼爹,拼的不是社會地位和財力,而是智商,是智力投資。

  1. 林英《林氏族譜序》。

  2. 林賓日《析產(chǎn)鬮書》。

  3. 林則徐《先妣事略》,載《云左山房文鈔》卷二。

  4. 程恩澤《題林旸谷年丈飼鶴圖遺照》,《程四郎遺集》卷三,“夢中親見鳳凰飛”句下自注解:“中丞名號與孝穆有關(guān)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