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序

周汝昌序跋集 作者:周汝昌 著;周倫玲,周月苓 編


《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序

這部《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是極符合一般群眾和青年學子的一個好選本。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是自先秦到唐宋的作品,下冊是自宋以后至清的作品。手此一編,可以窺見我國近代新文學興起以前的短篇小說的風貌。

這部書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它可以作為學習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的一個輔助讀本。魯迅當年撰作那部名著,本來已經(jīng)是一種“要略”,而且又為了精煉簡明,一則縮為文言,再則省其舉例。時至今日,讀者或感困難了。這部選本,正好為《史略》雖然提到而又不及備引列的作品,一一作出“補錄”,給讀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學習文學的,自古就常有“必讀之書”,例如《文選》的李善注,《文心雕龍》的黃注直到范注,是很好的例子。我常說,今天愿意學點古典文學的,最好的辦法是先讀魯迅先生的《小說史略》。如今有了這部小說選,也略如《文選》之有善注,《雕龍》之有范注了。這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我還打過一個比方——不一定恰切:一部文學史,也是一部“導游手冊”。它的基本目的固然與“名著介紹”有所不同(史的目的是綜攬、概括、尋出脈絡規(guī)律,抉其得失利害,經(jīng)驗教訓),但畢竟還是要對文學史上有代表性和影響巨大的作品做出“介紹”和評論鑒賞。好的文學史好像使人“鳥瞰”了主要風光名勝,但這并不等于你親身游覽,你還需要“躬蹈”其地才行。因此這部選本是為你親身“游歷”而安排的一個便利條件。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要緊的話:“唐人始有意為小說。”換言之,從唐代傳奇起,才有了真正是后來所謂“小說文學”這種性質(zhì)的作品,這是個人文學家的有意識的文藝創(chuàng)作了,與群眾性的傳說講述有了區(qū)別。書本上冊實以唐傳奇為主要篇幅,標志了小說史上的一大關目。

古代小說,來自“街談巷語”,可見是民間講述故事,即群眾性積累創(chuàng)造。很顯然,那還不會有幾十章、百多回的小說。后來有了“長篇”,才把以前的區(qū)別為“短篇”,這都是人造之名目。長篇云者,“成本大套”的,只能是“說書的”之所為,是宋代以來職業(yè)藝人的事情。下冊的話本及仿話本,給我們展示了這一類型的、但還未發(fā)揮成為“章回小說”的那種“單回”作品。

以上兩者是我國短篇小說的最主要的兩大構成部分。我想這兩者之間如有“紐帶”的話,那應該是“傳奇”這個內(nèi)容性質(zhì)。它們的不同,似乎是一則為文人之作,是“個體”的,而一則為職業(yè)藝人為主的即又帶有某種程度的“群眾積累”的性質(zhì)(仿話本可以說是接近藝人的“個體”文士之類所為),所以它們大抵不標作者姓名。至于“文言”、“白話”之別(從今天的“語言眼光”來看),那是分明的,無待贅說。

附敘幾句:“傳奇”一詞,在早原指性質(zhì),并非文體之稱。依魯迅先生所引的材料,似乎是明代胡應麟的話最為重要。他說:“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是也。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鶯》、《霍玉》之類是也……”須知,文人最講究語言文字,其行文敘事,指物設名,往往皆成對仗(連魯迅先生的雜文設題也很多是精工的對仗語),所以應當明白,“傳奇”本是與“志怪”并列的。粗略地說,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志怪是“鬼神靈異”之事,傳奇是“人物事跡”之情;怪、奇相為對待,而著重在于一點,即“不經(jīng)見”是。唯其新奇怪異,或可駭可愕,或可歌可泣……才值得講述流傳,也才動聽警眾?!爸竟帧薄ⅰ皞髌妗北緛淼牟⒘泻蛯Ρ刃?,是十分清楚的,也是學習文學史時應理會的。比如魯迅先生講到《世說》這一類作品時,雖然也指出了“俱為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但他并不另立“志人”一目。其中緣故,豈不可思。(《世說》一類,本是品賞“舉止”、“吐屬”的,本無多少情節(jié)可言,非真正小說。)

當然,這不是說志怪與傳奇是永遠“互相排斥”、“絕無交涉”的了。到《聊齋志異》這個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志異”一名,本身就值得從小說史的角度去研究論證一番的。這“志異”遠遠承接六朝流風馀韻,實質(zhì)與專講“鬼神靈異”的卻不盡同,它文體上精神上又繼承了唐代傳奇,所以魯迅先生說:“……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diào)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于幻域,頓如人間……”我們讀這部選本,不單是“聽故事”,以之“消閑解悶”,還可以學習、思索很多事情。

由于我們的中華民族特點、文化傳統(tǒng)、歷史背景……與西方殊異,其小說文學的技巧手法、風格氣質(zhì),也自然與西洋小說不同。年輕的讀者,從小就只熟悉現(xiàn)代小說和翻譯小說的,抽一點時間讀讀我們自己的“祖宗”的這些創(chuàng)造,我看是有重大意義的,因為一個民族,必定有其獨具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沒有了這個,民族將不復存在,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子孫,要了解這個寶貴的文化傳統(tǒng),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神圣職責,我們是不能讓它中斷的。

小說文學作品,在它產(chǎn)生的當時,本是最通俗的文字語言了,而年深日久,已都變成了“古籍”,需要注釋講解甚至翻譯了。本書的注釋、今譯以及各種有關工作,做得十分細致。編選的同志為了擴大讀者的視野,在《小說史略》所援引論述的作品之外,還多選了一些補充篇目。所有這一切,都值得我們贊許和感謝。我愿讀者以本書為入門的階梯,逐步地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周汝昌

一九八〇年十月卅日忙中草訖

(顧之京、佟德真選編,花山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