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1]。自云良家子[2],零落依草木[3]。關中昔喪亂[4],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5]。世情惡衰歇[6],萬事隨轉燭[7]。夫婿輕薄兒[8],新人美如玉[9]。合昏尚知時[10],鴛鴦不獨宿[11]。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12]。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13]。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14]。摘花不插發(fā)[15],采柏動盈掬[16]。天寒翠袖薄[17],日暮倚修竹[18]。
【題解】
此詩為乾元二年(759)秋流寓秦州(今甘肅天水)時作。詩借棄婦命運,寄寓身世之感。黃生曰:“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杜詩說》卷一)浦起龍亦云:“此感實有之事,以寫寄慨之情。”(《讀杜心解》卷一之二)
【評析】
詩中佳人的形象,典型而又獨特,可憐而又可敬。國難當頭,家庭破敗,個人被棄,遭遇是悲慘的。這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有著典型意義的,但對一個弱女子來說,又是難以承受的。女主人公的難能可貴之處,就是在難以忍受的重重打擊之下,沒有乞憐之態(tài),更無沉淪之想,而是堅貞自守,自強不息。“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其堅蒼孤冷之節(jié),足以傲雪凌霜,而與天寒日暮之修竹,同其勁直也”(《杜詩言志》卷五)。詩人用賦的手法敘述佳人的悲慘遭遇和孤苦生活,又用比興的手法贊美她的高潔情操,將客觀描寫與主觀寄托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著意塑造的絕代佳人身上,寄寓了詩人自己的感慨和理想。所以夏力恕說:“《佳人》名篇,亦左徒(屈原)遲暮之意,蓋因所見而寫成,以自喻且自嘲耳?!保ā抖旁娫鲎ⅰ肪砦澹?/p>
【注釋】
[1]上句言其色之美,下句喻其品之高。絕代:猶絕世,舉世無雙。《漢書?外戚傳上》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碧迫吮芴诶钍烂裰M,改“世”為“代”。幽居:隱居?!抖Y記?儒行》:“幽居而不淫?!笨展龋河纳畹纳焦?,亦含“空谷人如玉”意。《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2]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女子。據(jù)后“官高”句,則佳人出于官宦人家。
[3]零落:猶飄零。依草木:應上“幽居空谷”。
[4]關中:今陜西中部一帶,此實指長安,天寶十五載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喪亂:即指安史之亂。
[5]“官高”二句:謂連兄弟的尸骨都不能收殮,官高又有何用?
[6]世情:世態(tài)人情。惡(wù):厭惡,嫌棄。衰歇:衰敗失勢。
[7]轉燭:比喻世事變幻,富貴無常;亦喻時間變化迅速,轉瞬即逝?!斗鹫f貧窮老公經(jīng)》云:“晝夜七日七夕,水漿斷絕,小有氣息,命在轉燭。”而《麉澞薈錄》卷十四引何琇《樵香小記》作“富貴貧賤,有如轉燭”。
[8]輕薄兒:夫婿喜新厭舊,故曰。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即夜合花,又名合歡花,朝開夜合,故曰“知時”。
[11]鴛鴦:水鳥,雌雄永不分離。江總《閨怨篇》:“池上鴛鴦不獨宿?!?/p>
[12]舊人:指棄婦,佳人自謂。以上四句謂花鳥尚有情有義,而夫婿卻喜新厭舊,真是連花鳥都不如,正見其“輕薄”。
[13]“在山”二句:徐增曰:“此二句,見誰則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夫婿之家。婦人在夫家,為夫所愛,即是在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清的;婦人為夫所棄,不在夫家,即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謂是濁的?!保ā墩f唐詩》卷一)仇兆鰲則曰:“此謂守貞清而改節(jié)濁也。”(《杜詩詳注》卷七)亦通。
[14]“侍婢”二句:極寫佳人生活之艱苦凄涼。侍婢賣珠,見其生活拮據(jù)。牽蘿補屋,見其所居破敗。蘿:即女蘿,一種有藤植物。
[15]“摘花”二句:花以插發(fā),而佳人卻摘而不插,說明無心修飾,亦“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意。
[16]“采柏”句:柏實味苦,自不能食,卻常常采滿一把,有清苦自甘、其苦自知意。動:常常。掬(jū):兩手捧取。
[17]翠袖:泛指佳人衣著。
[18]修竹:長竹。竹有節(jié)而挺立,以喻佳人的堅貞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