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世界,是書
無論一個人多么超凡脫俗,只要在世間,總歸要沾染人間煙火氣??v然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遇到了愛情,也想與楊過做一對平凡夫妻。
三毛向往一個人的世界,向往安靜的世界,但那時她還太小,并沒有選擇權。沒多久,三毛就被送進了幼稚園,開始了讀書生涯。
父親是個讀書人,家里一直有專門的書房。在陳家二樓,有一個大人的書房,還有一個專門供兒童閱讀的房間。三毛的哥哥姐姐們特別喜歡在書房里玩,之前她并不喜歡來這個地方,自從三毛上了幼稚園后,她常常來書房里找兒童讀物。
故事世界,打開了她的另一扇大門,她還沒認識多少字,便被一本叫作《三毛流浪記》的書吸引了。這部書的作者是張樂平,書中講述了一個叫三毛的小男孩流浪街頭行乞的故事,描繪了舊中國勞動人民的疾苦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三毛這個人物形象感動了一個時代,是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
這本書幾乎沒有文字,全部由漫畫組成,三毛讀得津津有味。流浪,多么美的一個詞;乞討,又是多么好玩的一個詞。從那時起,流浪植入了三毛的內心,直到后來這顆種子發(fā)了芽,她竟真的去完成自己的精神世界。當然,“行乞”也成了她另一個精神世界。童年時一次寫作文,她便講述了自己長大后想要當一個拾荒者的愿望。后來,她常常把撿來的垃圾變成藝術品,成了一個地道的“行乞”者。
有了書,她不再做怪異的事,更不再去墳場,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書房里。遇到不認識的字,她就去問哥哥和姐姐。慢慢地,她讀了《三毛從軍記》。因為太過喜歡三毛這個人物,二十六年后,她發(fā)表文章便給自己取了“三毛”這個名字。只是她從來沒有想到,兩個三毛一樣深入人心,一樣家喻戶曉。
對于這兩本對她影響最深的書,她說:“我非常喜歡這兩本書,雖然它的意思可能很深,可是我也可以從淺的地方看它。”
三毛天真爛漫,懷揣一顆赤子之心。她看世界永遠是用一種最為純凈美好的角度,即使有人傷害了她,她也愿意笑著原諒。一直到她去世前,她依然那么純粹,像一個孩子般透明可愛。
除了張樂平的書,她還讀了《木偶奇遇記》《格林童話》《愛的教育》《苦兒尋母記》等書。她在書的世界里快樂極了,書里的人物讓她不再感到寂寞,她像尋寶一樣與書里的人物做著游戲。
突然間,她不再是那個性情怪異、特立獨行的姑娘了。她安靜地在書房里讀書,家人不再指責她,也不再教她如何做人了,有時候家人還會夸獎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她在書中獲得了精神和生活兩重自由,她陶醉其中,久久不愿從書的世界中抽離出來。
三毛曾說:“我看書,這使我多活幾度生命。”
為了看書,三毛小小年紀便主動學習認字。等到上小學時,她已經能獨立把課本讀完了。當母親讓她把讀完的課本再大聲朗讀一遍時,三毛每次都覺得枯燥無味。她向老師抱怨說:“編書的人為什么不把書編得深一些,把我們小孩子當傻瓜?!?/p>
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是大人,可是長大以后,卻忘記了自己小時候以為自己是大人。這就像年少時期望自己做一個追夢的少年,等長大以后,又不得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成為生活的奴隸。越是成長,越是否定年輕時的感受,直到老了才突然明白,只有孩提時代,才算真切地活過,只有年少時的理想,才是一生本該追求的信仰。
世間大多數(shù)長者,都愿意鼓勵年輕人去追求理想;年輕人卻討厭長者的倚老賣老,等自己成為長者,又開始勸解更年輕的人。幾千年來的惡性循環(huán)從未停止,大概會永遠循環(huán)下去。
三毛的姐姐曾征訂過《學友》和《東方少年》兩本雜志。在相當長時間里,三毛最大的樂趣是讀這兩本雜志。她對故事很著迷,常常忘記自己身在何處。
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她不再滿足于兒童讀物,將目光放在了大人的書架上。剛開始,哥哥姐姐們認為她讀不懂那些深奧的書籍,希望她“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三毛早熟、早慧,小小的年紀,便思索關于生命的問題。對于大人的書,她讀得懂。有一次,她讀了魯迅先生寫的《風箏》,無比惋惜地對二哥說:“這個孩子的玩耍天性都被他大哥毀了,原本的質樸沒有了,只剩下陰影,可能這個孩子的一生都被毀了?!?/p>
小小的年紀,講出一番如此有深意的話,她的二哥嚇了一跳。在外人看來,這個小姑娘長大了,事實上,三毛從小便如此。質樸、玩耍,伴隨了她一生。她喜歡天然不修飾、簡單美好的事物,她喜歡在撒哈拉沙漠里玩耍,用最純凈的心境體驗最簡單的快樂。她認為,這是她的天性,無論誰想扼殺,她都不會答應。
關于讀書,三毛說:“從來沒有妄想在書本里求功名,以至于看起書來,更是如魚得水,‘游于藝’是最高的境界,在那兒,我的確得到了想象不出的愉快時光,至于頓悟和啟示,那都是混在念書的歡樂里一起來的,沒有絲毫強求。”
讀書使人明智,使人看盡萬水千山,這是一場精神世界里的游山玩水。她愛書,只要是書,誰的都讀。她讀巴金、老舍、周作人、郁達夫等。另外,外國文學也是她十分喜愛的讀物,像《森林中的小屋》《梅河岸上》《草原上的屋》《農夫的孩子》《銀湖之濱》《黃金時代》等。除此之外,偉大的文學著作,像《傲慢與偏見》《基督山伯爵》《飄》《堂·吉訶德》等,更是她喜歡的作品。
三毛在自己的書中寫道:“望著架上又已逐漸加多的書籍,一絲甜蜜和些微的悵然交錯地流過我的全身,而今我仍是愛書,可是也懂得我平凡的生活,是多少年的書本,才化為今日這份領悟和寧靜。我的心里,悄悄地有聲音在對我說‘這就是了,這就是一切了’?!?/p>
三毛一生愛讀書。后來,她去了撒哈拉,也會拜托家人和朋友為她郵寄書籍。書是她的另一個世界,是她獲得安靜的另外一種方式。
每個人骨子里,都住著一個三毛或小龍女,靈魂渴望出世,渴望不食人間煙火,可是,現(xiàn)實卻又讓我們如此地依戀世間的鳥語花香,親人故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那可愛的靈魂不見了,只剩下一地雞毛的生活。自由,太過奢侈,我們不過是被現(xiàn)實綁架的鳥,早已忘記了還有一顆飛翔的心。
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假如不能放飛身體,那么,放飛靈魂也是好的。閑暇時,讀一本書,讓精神得到慰藉,那可愛的靈魂也就回來了。
其實,它一直在,就像鳥渴望一片天空。不要因為被生活的牢籠囚禁,忘記了你原本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