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候館梅殘[1],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2]。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3]。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4]。平蕪盡處是春山[5],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
[1]候館:旅舍。
[2]薰:蕙草,引申為芳草散發(fā)的香氣。征轡:旅人所騎的馬。
[3]迢迢:遙遠的樣子。
[4]危欄:高高的欄桿。
[5]平蕪:草原。
輯評
明·卓人月《詞統(tǒng)》:“‘芳草更在斜陽外’‘行人更在春山外’兩句,不厭百回讀?!?/p>
明·李攀龍:“春水寫愁,春山騁望,極切極婉?!保ā恫萏迷娪嚯h引》)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升庵以擬石曼卿‘水盡天不盡,人在天盡頭’。未免河漢。蓋意近而工拙懸殊,不啻霄壤。且此等入詞為本色,入詩則失古雅?!?/p>
點評
這首詞是通過離情別恨來寫戀情相思的。構思別致,描寫深細。它打破了傳統(tǒng)詞作前景后情的尋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別描寫與離別有關的兩個場景,并用相思這根線把二者緊密地串連起來,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巧妙地運用于各片之中。上片極寫行者的離愁,相思之情并不因行程漸遠而有所減弱,相反,每前進一步,這情也就增進一層,有如春水一般連綿不斷。下片寫居者對行人的思念,寫法也是由近及遠。先寫柔腸寸斷,以淚洗面;次寫登樓遠眺,望而不見;再寫平蕪春山,春山之外。詞中交叉使用比擬手法,以春水擬愁,春山況遠;眼中景,心中情,相輔相生,頗饒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