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圖書大廈擠擠挨挨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書陣里,發(fā)現(xiàn)了不起眼的小本書《金臺小集》,原來是久違的姜德明先生又在說書話,我毫不猶豫就買下了?;氐郊乙兄繅|輕輕一讀,真的如面談,竟把我一周的疲累片刻都消解殆盡。
姜德明先生專一。他如一棵上了年歲卻不蒼老、旺盛又安靜的樹,富有生機的根系牢牢深扎在中國新文學園地的厚土里。他自述學生時代,在解放前就愛上了新文學書刊。20世紀50年代,包括報紙的副刊在內,文學和寫作,這一張文化與人文的晴雨表,已開始陰晴無定,暴雨雷電多過云開日出,更少祥云舒卷、風和日麗。就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姜先生到了人民日報社,隨后又參加辦文藝副刊。現(xiàn)在的副刊名“大地”,但好長時間是“戰(zhàn)地”,足可以反映這張中國第一報的變化。就是這樣,唐弢續(xù)寫的書話,阿英、陳原、趙家璧等人的大家小品,如翠綠的春苗,在高壓的空隙中,扶搖繽紛滋生在60年代《人民日報》的副刊里。這,已是文化人念念不忘喜愛回顧的一瞥。而那時還年輕的姜先生,隨著袁鷹先生,便是這文藝綠苗的催生和澆灌者之一。他結合職業(yè),大力、廣泛又勤勉地搜集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各種讀本,而且也開始寫書話介紹,當然有不少罕見的書刊珍本。他說過:我羨慕唐先生的藏書豐美,那些充滿魅力的版本一直誘惑著自己,循著他書話里提到的書逐本去搜訪?!白x唐弢的書話,打開了我的眼界,如讀一部簡明的新文學史。”如果說唐先生用寫書話的形式,別開生面,研究新文學有前路之功,則小他一輩的姜先生追之不舍,為我等后學持續(xù)耕作,嘉惠不遺余力。1992年出版,后來又再版的《余時書話》封底上面,羅列了他當時已經結集的十多本書話和散文,其中的《書邊草》《書夢錄》《書葉集》《書味集》《書廊小品》等,清一色是關于新文學研究和鑒賞的書話。書話體小品文,在20世紀末尾散文和隨筆大為流行時,頗為紅火了一陣兒。1997年,他擔綱主編了包括周氏兄弟和鄭振鐸、唐弢、阿英、黃裳、孫犁等在內的系列大家書話,陣容嚴整,盡管現(xiàn)在看起來還不算全面。幾乎與之同時,他自己又出了《書攤尋夢》小集,依然是說新文學的,依然恪守了由《晦庵書話》所開啟的好傳統(tǒng):“書話不宜長篇大論,宜以短札、小品出之。書話以談版本知識為主,可作必要的考證和校勘,亦可涉及書內書外的掌故,或抒發(fā)作者一時的感情。書話不是書評。書話不能代替書評?!边@段話,是姜先生在“現(xiàn)代書話叢書”的序言里明確概括而有感而發(fā)的,可謂是金針度人的肺腑之言。接下來,他又通俗地告訴我們:“我常說,書話只要能夠引領讀者愛慕知識,并喚起他們愛書、訪書、藏書的興趣就好,不必過苛地要求它承擔更多的繁重任務?!苯壬f得多好??!而他自己便在書話寫作中身體力行。他的書話集,兼了懷人說史,都是很清真的短篇小札,但樸素中含有褒貶,蘊藉中筆帶感情,無愧經典之書人茶話。
姜先生還是出版家。從1986年開始,他出任人民日報出版社的社長。經他籌劃和出版的好書不少,但我最難忘的是那一本《臺靜農散文選》,很簡單的裝幀,用紙并不好,首印于1990年。其實這就是著名的《龍坡雜文》的翻版,只不過編書人另加了幾篇遮人耳目。兩岸暌隔經久,當年魯迅先生所青睞的臺先生,終于有新作和大作與大陸新文學愛好者見面,老樹新花,格外讓人眼明。這本書與臺北洪范書店1988年初版《龍坡雜文》,時間僅隔了一年有余。事在今天很平常了,可回頭來看,我們不能不欽佩常自稱“我這個人一向膽小怕事”的姜先生作為出品人的魄力和識見。
對我而言,更加意味深長的,是《金臺小集》里那篇《幾本白皮書》。那可不是如今官方發(fā)布情況通告的白皮書,而是特殊年代非正式結集印發(fā)的魯迅著作。1972年2月,農村正是過春節(jié)的時光。這一年我的初中生活將要結束了,課文里已經學過魯迅的《祝福》和《故鄉(xiāng)》。南太行淺山區(qū),幾個村子交界的山坳里孤零零地起了兩排瓦房就是公社的初中校園,過年放寒假的日子,當教師的小叔叔讓我和二兄替他值學校的夜班,其實就是野地看校園,學校并無大門可守卻已經通電。那時候冬天還容易下雪,老厚的積雪夜間又反光。我把叔叔備課桌上的一個大信封拆開,信是縣文化館寄來的,里面有油印的創(chuàng)刊號《太行之花》,另外就是白皮做封面,魯迅手跡黑體豎排的《阿Q正傳》。別的我已經記不起來了,魯迅先生的成名作,又是魯迅被特殊放大的年代,而其他可讀的課外書極少,盡管我似懂非懂,實在是不得要領,但還是被這最樸素又最大方最醒目的小書給迷住了。夜深了地凍天寒,實在是冷,我躺進冰窟窿似的被窩里,還不忍釋手。不是看,是摩挲與稀罕興奮了許久。第二天天一亮,我就把書和油印的刊物帶回家了。哪個會料到,這本白皮小書,竟然是姜先生操持印發(fā)的。姜先生回憶說,從20世紀70年代初起,經他的手,《人民日報》文藝部內部印行了六種魯迅先生的作品。《魯迅雜文書信選》最先,在1971年9月;接著《阿Q正傳》是1972年2月?!啊栋正傳》由我注釋,其實名實不副,我只是摘抄《魯迅全集》的注釋而已。當時得到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著作編輯室的王仰晨先生的稱贊,還欣賞我設計的封面,表示要正式公開發(fā)行《阿Q正傳》單行本。當然,他們要重新編寫注釋。后來正式出書,連封面也重新設計過?!笨吹竭@里,拋書而嘆,我越發(fā)感覺到和姜先生的讀書緣分了!
2009年4月6日于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