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學生軍敢死隊員
1911年10月10日,白崇禧進桂林省立初級師范1年多時間,武漢三鎮(zhèn)爆發(fā)新軍起義,這就是揭開中國歷史新篇章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不久成立湖北軍政府,各地革命黨人紛紛響應。武昌方面也派代表秘密赴桂林,策動廣西獨立。廣西有許多干部是革命黨人,在他們推動下,廣西新任巡撫沈秉堃、藩臺王芝祥等見大勢所趨,遂于1911年11月7日在桂林宣布獨立,由咨議局推舉沈秉堃任廣西都督,王芝祥及提督陸榮廷任副都督,響應武昌起義。
廣西獨立后,內部情形十分復雜。廣西新軍和舊軍矛盾一直較深,新軍干部大多是外省人,受過新式教育的,他們看不起大多出自綠林的舊將領。而舊軍勢力遍及廣西各地,敵視新軍。廣西宣布獨立時,舊軍就有不贊成的。其中一部分企圖利用舉行慶祝大會之機,發(fā)動事變,解決新軍。結果,叛亂雖被解決,但新舊矛盾更深。不久,統(tǒng)領廣西舊軍即省防軍統(tǒng)領陸榮廷的部將、邕龍標統(tǒng)陳炳琨發(fā)出通電,主張擁戴陸榮廷主政廣西。廣西許多舊軍將領及地方勢力派也紛紛起來附和,主張所謂“桂人治桂”(這是辛亥革命各省獨立后的普遍現(xiàn)象,不獨廣西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外省人的沈秉堃、王芝祥決定另謀出路。
此時,湖北方面因漢口、漢陽相繼失守,派人分赴獨立各省告急請援。沈秉堃、王芝祥則認為趁此機會調新軍出廣西援鄂,則舊軍易安,因而力主北伐。同時新軍方面的革命黨人,也以參加北伐為榮。這樣,廣西方面決定由沈秉堃以湘桂聯(lián)軍總司令名義離桂赴湘,由王芝祥任援鄂司令,率領由趙恒惕任協(xié)統(tǒng)的廣西新軍混成協(xié)北伐,援助武漢。由綠林出身的舊軍將領陸榮廷繼任廣西都督。從此,綠林出身的草莽軍閥陸榮廷借辛亥革命之機會,一躍而成為廣西全省合法的最高統(tǒng)治者,此后逐漸形成以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集團,統(tǒng)治廣西長達10余年之久。
廣西新軍準備北伐時,廣西陸軍小學堂的學生倡議組織北伐學生軍敢死隊,得到了法政學堂、初級師范、農業(yè)學堂、警察學堂等10余所學校學生的響應,報名者極為踴躍。但因經(jīng)費及槍械所限,最后只招收了120余人。白崇禧得知消息后,立即報了名,并被吸收。其他還有黃紹竑、伍廷飏、夏威、俞作柏、呂演新、呂煥炎、梁朝璣等人,這些人后來都成為了新桂系的重要軍事干部。讓人覺得可疑的是,后來成為新桂系領袖的李宗仁卻沒有參加北伐學生軍敢死隊,一個人孤零零地溜回了老家,在大革命時代來臨時作了逃兵。[1]
學生軍敢死隊每人發(fā)給七九口徑步槍1枝、子彈150發(fā)及毛氈、黑呢外套1件以及水壺飯盒等物,經(jīng)過1個星期的訓練,即隨新軍出發(fā),統(tǒng)歸趙恒惕指揮。據(jù)同盟會廣西支部長耿毅回憶,廣西北伐援鄂軍從桂林出發(fā)的日期是1911年11月5日(農歷九月十五日)。[2]出發(fā)時,桂林各學校都排隊歡送,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氣概。但學生隊伍中卻看不到白崇禧。原來崇禧家人得知他報名參加學生敢死隊,并將出發(fā)北上的消息后,非常擔心,他們家的兄弟姐妹一齊出來找白崇禧,并派人在學生軍必經(jīng)的桂林城北門把守,想把他強行拉回家。而白崇禧已事先想到家人會來這一手,見兄弟姐妹來找,急忙將武器裝備交給同學帶出城去,自己則躲過兄妹的尋找,然后穿著便服從西門出城,繞過老人山、騮馬山,提前趕到靈川的甘棠渡口,等待大隊的到來。
參加北伐學生敢死隊,使白崇禧得以繼續(xù)自陸小中途輟學而中斷的軍旅之路,可是說他是一生軍事生涯的正式開端。此時白崇禧才18歲。
由于武漢前線形勢日益緊急,廣西北伐軍奉命晝夜兼程北上。白崇禧等學生軍從未走過這么遠、這么急的路,尤其是在湘桂交界的山區(qū)行軍時,因道路崎嶇坎坷,大多數(shù)隊員雙腳都磨出了泡,接著便磨破了,鉆心的疼。但他們仍堅持下來,所幸到達湖南永州后,有湘江水路直通武漢,于是白崇禧與一些隊員改乘民船,押送著輜重,由湘江水道經(jīng)祁陽、衡陽、湘潭直下長沙。然后換乘輪船,經(jīng)洞庭湖進入長江,直達武昌西南約60里的金口鎮(zhèn)登陸,結束了3000余里的北伐行程。
當時漢口、漢陽已被清軍占領,與武昌革命軍隔江對峙。廣西北伐軍到達后,奉命擔負左翼軍的任務。遂由金口渡過長江,擔任蔡甸、梅子山一帶的防御任務,并威脅清軍的側翼。不久清軍撤出漢陽、漢口,退往孝感,學生軍敢死隊遂同廣西北伐軍渡過漢水,跟蹤清軍至孝感。清軍繼續(xù)后撤,不久退至武勝關以北。此時,南北開始議和,廣西北伐軍奉命停止前進,駐防孝感附近。旋清帝遜位,民國成立,南北統(tǒng)一,軍事行動結束。
雖然北伐援鄂過程中,白崇禧等人并未參加戰(zhàn)斗,但前線緊張的氣氛足以令這些熱血沸騰的年輕人興奮不已。與清軍對峙期間,前線的警戒一直未松懈,白崇禧等也常擔負夜間放哨的任務。時值寒冬,氣候之寒冷潮濕,使來自四季溫暖南方的白崇禧等人很不習慣。但由于他們初上前線,興奮緊張加上恐懼交織在一起,也不覺得天氣的寒冷了。白崇禧后來回憶這段歷史時說:
當時南北正醞釀議和,和戰(zhàn)未定,故南軍警戒前線甚嚴。我于夜間放哨,因天氣寒冷,風雪交加,瞬時變成雪人。但我初上前線,內心興奮無比,其熱誠足以御外迫之寒氣。未幾南北停戰(zhàn)。趙恒惕之混成協(xié)調駐湖北孝感,我們隨之至孝感。學生軍出征時因攜帶銀錢衣裝有限,戰(zhàn)時又無法換洗,以致發(fā)蓬面垢,多有生虱者。駐于孝感,每當麗陽和暖之日,即是我們洗澡捉虱之時。后湖北都督黎元洪知我們窮困,特犒送酒肉,津貼每一學生十元銀洋。我們?yōu)楸3植皇苷蛸N之清譽,僅領其酒肉。此種苦干、硬干、死干之精神,贏得各方所贊佩。[3]
清帝宣統(tǒng)退位后,各省學生軍以任務完畢,宣布解散,在湖北前線的廣西北伐軍奉命調到南京,與此處廣西部隊合編為陸軍第8師,廣西學生軍敢死隊也奉命調到南京,全體編入入伍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