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友誼

幸福是一種能力:全新修訂版 作者:周國平 著


論友誼

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與人相處,如果你感到格外輕松,在輕松中又感到真實的教益,我敢斷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類,哪怕你們從事著截然不同的職業(yè)。

哲學家、詩人、音樂家、畫家都有自己的行話。有時候,不同的行話說著同一個意思。有時候,同一種行話說著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沒有翻越不了的山頭,靈魂之間的鴻溝卻是無法逾越的。我們對同行說行話,對朋友吐心聲。

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qū)分不在職業(yè),而在心靈。

看到書店出售教授交際術、成功術之類的暢銷書,我總感到滑稽。一個人對某個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對某件事感興趣,想方設法把它做成功,這本來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熟記要點就交不了朋友,不乞靈秘訣就做不成事業(yè),可見多么缺乏真情感、真興趣了。但是,沒有真情感,怎么會有真朋友呢?沒有真興趣,怎么會有真事業(yè)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于交際和成功?這樣做當然有明顯的功利動機,但那還是比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虛,于是急于找捷徑躲到人群和事務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這樣的交際家走到我身旁,我一定會更感寂寞,如果這樣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會更覺無聊的。

讀書如交友,但至少有一個例外,便是讀那種傳授交友術的書。

交友術興,真朋友亡。

友誼是寬容的。正因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說明他們的分歧必定十分嚴重,已經(jīng)到了不能寬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間才可能發(fā)生絕交這種事,過去交往愈深,現(xiàn)在裂痕就愈難以修復,而維持一種泛泛之交又顯得太不自然。至于本來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與不交本屬兩可,也就談不上絕交了。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這是一個孤獨的人。有一天,世上許多孤獨的人發(fā)現(xiàn)了他的孤獨,于是爭著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們因為我的孤獨而深信我是他們的朋友,我有了這么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如何還有資格做他們的朋友呢?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的人往往并無價值。

某哲人說:朋友如同衣服,會穿舊的,需要時時更新。我的看法相反:朋友正是那少數(shù)幾件舍不得換掉的舊衣服。新衣服當然不妨穿一穿,但是,能不能成為朋友,不到穿舊時是判斷不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