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的文化難題

人生與讀書(套裝全2冊) 作者:金克木 著


我們的文化難題

當前中外文化互相沖擊不僅是中國的問題,而且是世界的問題,因為10億人口大國的文化不能不影響世界。單從中國方面說,就科學和哲學思想的范圍內,我們遇到的是什么難題?換句話說,歷史給我們出下了什么文化難題?

先得說清楚:科學指的是從哥白尼、伽利略、牛頓以來的近代科學,不是指一般的科學。這一點認識對我們很要緊,因為中國缺的恰恰是近代這一段的發(fā)展。在16世紀以前,中國的科學并不弱于歐洲。正在歐洲開始前進的關頭,耶穌會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利瑪竇等人帶來的還是近代以前的科學,同中國的可以合流??上]有合成更沒有發(fā)展。這正在明清之際。這時和以后的歐洲近代科學直到19世紀后半才打進中國來,而我們自己在這段期間沒有和歐洲作同步發(fā)展,沒有伽利略上斜塔做實驗,也沒有燒死布魯諾。一方面,中國的古代科學是不知怎么流出去的。另一方面,歐洲近代科學以前的結尾是和宗教同來的,這以后的發(fā)展又是和槍炮同來的??茖W的同伴使中國人厭惡。中國科學從明代中葉到清代中葉,從16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仿佛斷了氣(試看《疇人傳》,不是全斷,是對歐洲說)。直到20世紀初期,五四運動時提出要科學,還是含含糊糊的,不離其同伴和“富強”二字的,還沒有接上氣。一邊全是歐洲的,一邊仍舊是中國老式思想方法,兩下不接頭,使我們吃了大苦頭。

近代科學在歐洲一開頭被基督教教會認為有害。當時人還不明白科學和信仰是兩回事。宗教改革并不需要科學指導。真正受到科學震動的是哲學傳統(tǒng)。神學的破壞不是來自外部的科學而是來自內部的哲學發(fā)展。布魯諾之死主要不是由于天文學而是由于他的懷疑論。哲學沖擊了神學又受到科學沖擊??茖W先名為自然哲學,發(fā)展為另一種哲學。開頭仿佛相安無事。哲學家康德也研究科學。哲學家照舊自高自大,并沒有覺得自從康德的“超越”形而上學開始,就是哲學受科學沖擊而變樣了。歐洲從此發(fā)展出近代哲學。這正是在18世紀,中國的清代前期。中國的哲學本來也是不弱于歐洲的,缺的剛好是歐洲17到18世紀的一群哲學家。那時是明末清初,中國哲學家全忙于政治,講哲學也是講政治。同時,歐洲哲學家,培根、洛克、笛卡兒、狄德羅等許多人雖不脫離政治,卻開辟了文藝復興反中世紀以后的近代哲學道路。到19世紀末期,生物學的進化論沖擊了整個思想領域,狄爾泰才從哲學上發(fā)展了原來解說經典的詮釋學,提出“精神科學”,認為人文科學的科學不同于自然科學的科學。同時,從尼采開始又有另一種思想向“形而上學”開火。在近代科學沖擊下的歐洲哲學本身的一再大變化中,出現(xiàn)了從古未有的一些問題,成為整個20世紀歐洲思想中種種復雜變化的引子。不幸的是歐洲近代哲學也和近代科學一樣在19世紀末期隨槍炮、鴉片、機器等洋貨一同涌進中國。這比科學進來的情況更麻煩,因為哲學思想沒有通用的教科書和數(shù)學公式,又不能由人做實驗,幾乎不可能很快分出青紅皂白。這個近代哲學的不接頭使我們吃的苦頭比科學方面更大,還苦的是自己不大覺得。

在科學和哲學方面,中國從來不缺,也不弱。只是從明朝末葉即17世紀起和歐洲對不上頭了。當然這以前彼此也不一樣,但難分軒輊,可是這以后中國就有點相形見絀了。這也不要緊。困難在于我們不能像印度和日本那樣全部移植而和原有的來個“雙軌制”。不論那樣是好是壞,中國辦不到。中國從周秦以來便是習慣于大一統(tǒng)的。這是從上到下根深蒂固的中國特有的思想,只能枝節(jié)修改,很難根本動搖,更談不到拔除。這幾乎可以說是中國的立國之本,不亡之道。

困難還在于我們在20世紀初必須把歐洲從17世紀以來300多年的科學和哲學思想照19世紀末的樣子一下子吃進來消化掉。用從語言學發(fā)展出來的術語說,那便好像是要把“歷時的”轉變?yōu)椤肮矔r的”。我們既要明白“屬內”的、構造性的(emic),又要明白“屬外的”、非構造性的(etic)。不同的東西同時來,擠進自己原有的“參照系”,真不容易消化吸收。

1858年印度次大陸全部淪為殖民地,到1947年才獨立。1868年日本“維新”以后發(fā)展成為“大國”,先是軍事的,后是經濟的。中國從1840年到1949年對外對內戰(zhàn)爭連綿不斷,文化也走了第三條路,未亡也未興。這不是因為中國本來弱,而是因為中國本來強。弱比強容易變,不是倒下去,便是站起來。強的變弱了,就倒不下也站不起。要再強起來只有靠自己內部化出新的力量,外力幫不上多少忙。這又是一個難題。

中外文化互相沖擊,我們需要關心一下當前世界思潮中的問題,并且參加進去對話。不是只提供情況和資料,不是只說自己的意見,而是對話,以平等的地位,不高也不低,參加到世界思潮中去。這樣的對話需要知己知彼,互相溝通??茖W大致已經通上氣了,可是科學思想?yún)s未必。這也就是哲學思想。已經通上氣的哲學只限于大學教室中講述的和少數(shù)專門學者研究的范圍,也還不全面。至于科學和哲學通氣的思想難題,重點不在本體論而在方法論方面,恐怕還需要真正切實溝通一下。例如眼前彌漫于許多學科中的用于方法論的思想,如現(xiàn)象學、詮釋學、符號學、格式塔心理學等,我們還注意得很不夠,還拘泥于舊的分類分科。若是通了氣,不僅科學,連哲學也參加到世界思潮中去,平等相待,不是搖頭晃腦的輕視,不是手忙腳亂的引進,那難題也就不難解決了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