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3 浣溪沙

納蘭詞 作者:[清] 納蘭容若,子艮 著


033 浣溪沙

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鬢斗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戌,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

詞譯

沒有楚天千里清秋,沒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只有陰山,胡馬難度的陰山。這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里,獵獵的風,將你的寸寸青絲吹成縷縷白發(fā)。

歲歲年年,你望見的是連綿千萬里的黃沙。黃沙的盡頭,閨中的她管你叫,天涯。

魂牽夢繞中,你將她翩翩的畫像打開。一遍遍回想,她的溫柔她的笑。直到地老天荒,直到那些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經發(fā)不出聲音來了。

評析

納蘭此篇,亦為邊塞詞,抒發(fā)了出使萬里荒漠,與妻子分離的痛苦之情。

上闋寫塞上荒涼蕭索之景、歲月流逝之感。“萬里陰山萬里沙?!薄瓣幧健?,不是確指,而是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諸山的統(tǒng)稱。唐宋以后,詩人、詞人寫出塞似乎必寫陰山,仿佛陰山就是出塞的象征。從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到陳亮的“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無不如此。納蘭亦寫陰山,且和“萬里沙”并用,雖不如前輩們寄托遙深,但景色寫來確實極其廣袤。置身于這樣一片茫茫沙漠之中,多愁善感的作者自是感慨萬端?!罢l將綠鬢斗霜華?!边@是反問,意謂是誰人使我青絲染成白發(fā)?古人常借綠、翠、霜等形容頭發(fā)的顏色。如張孝祥《轉調二郎神》有“綠鬢點霜,玉肌消雪,兩處十分憔悴”,李白《秋浦歌》有“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而將兩色相比,以襯人朱顏老去,也是慣常作法,如:葉夢得《念奴嬌》“綠鬢人歸,如今雖,空有千莖雪”。接下來一句點明白發(fā)之緣由?!澳陙韽姲朐谔煅??!奔{蘭本是滿洲人,塞外才是他的家鄉(xiāng),然而他現(xiàn)在竟稱之以“天涯”,何種心情,可想而知。昔日清高宗要尋侍郎世臣的錯兒,見世臣“一輪明月新秋夜,應照長安爾我家”之句,便大為震怒,說盛京是我們祖宗發(fā)祥之地,是我們真的家鄉(xiāng),世臣忘卻,以長安為家,大不敬!如果他看見容若這首詞,不知要怎么說?

下闋寫愁心、離顏?!盎陦舨浑x金屈戌”,出塞半年以來,詞人夢魂夜馳,飛越千山萬水,去和家里的妻子相會。不是“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是“佳人何處,夢魂俱遠”,更不是“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作者的夢魂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故園和伊人。情癡如此,可嗟可嘆。若言“魂夢不離金屈戌”說的是魂夢飛渡,靜夜之懷,那么“畫圖親展玉鴉叉”說的就是對畫凝睇,白日相思。你看他親自展開的妻子的畫圖,一遍又一遍地想象她的面龐,以至于發(fā)出“生憐瘦減一分花”的愛憐體慰之語。是啊,最可憐者,莫過于閨中妻子因思念丈夫而玉容憔悴了。納蘭能作此語,堪稱千古之柔情人也。

  1. 陰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諸山的統(tǒng)稱。
  2. 綠鬢:烏黑的頭發(fā)。斗,斗取,即對著。霜華,指秋霜,謂白發(fā)。
  3. 強半:大半、過半。
  4. 金屈戌:屈戌,門窗上的環(huán)紐。此處代指夢中思念的家園。
  5. 玉鴉叉:玉制鴉形的叉子。此處借指閨里人之容貌。
  6. 生憐:猶甚憐、劇憐。此句謂最可憐者是家中的妻子,因思夫而消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