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再見故宮
這本書要交給三聯(lián)再版,題目還是用了《再見故宮》。
再見,有時候是“告別”的意思,有時候又是“再次相見”的意思。
無論怎么理解,都契合我對故宮的感情。
我想說的話,還是滲透在行文中,才能表達(dá)完整的意思。于是我又從頭到尾、逐字逐句地修訂了一遍。像如意館的畫師繪皇居,亦如江南的繡娘飛針走線繡出一幅紫禁金鑾圖。只有這樣,才能理清我對它絲絲縷縷的感情。
昔年那些赫赫有名的皇城宮闕,如煙云般消散。阿房宮、未央宮、大明宮,無一例外地在光陰中傾頹衰敗,或干脆毀于戰(zhàn)事人禍,成了遺址、廢墟,而今我們能看見的最大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宮殿群,只剩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我心中的紫禁城,跟現(xiàn)實(shí)中的略有差別。
它不僅僅是從天安門、端門、午門開始的,沿著中軸線次第展開的恢宏建筑群,它更是一個與人有關(guān)的存在。
無論站在故宮的哪一處,我想到的首先是人。我可以想象出他們的樣子,再用心一點(diǎn),我還能揣想出他們昔年生活的動靜和痕跡。這些人,已經(jīng)離開了百余年。無論是有名的、無名的,男的、女的,都一樣。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岑參《山房春事·其二》)
他們在這里生活的時候,大都是不快樂的。巍巍宮墻禁錮了他們的一生,重重宮門斷絕了關(guān)于遠(yuǎn)方的念想。
它這么大,又這么小。
朱紅煉獄,珠玉為枷。
一生之中,再無別處可以棲息。
哪怕腳下是萬丈深淵,無間地獄,也要咬緊牙關(guān)前行。只有死的時候,才是暫時的了結(jié)。
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即使安穩(wěn)榮寵也是暫時的,鏡花水月一場空。紫禁城的殘忍是它能將所有人都變成囚犯,變成面目相似、悲喜莫辨的人。入此宮門來,你原先是誰,是怎樣的心地,都不再重要。
這是個鐵血的競技場,弱肉強(qiáng)食。向死而生是唯一法則。有情有義的人,死得當(dāng)然快。自命理智無情的人,也活得了無意趣。任你是善是惡,是絕頂聰明,是謀略過人,還是鐵血無情,都不能成為保障安全和成功的基礎(chǔ)。
紫禁城高高在上,如無情天地。美的產(chǎn)生,美的消亡,生命的無常,都是彈指須臾的事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小到每個生命個體,大到無數(shù)生命個體組成的大千世界,都在它處變不驚的容納下??抟埠?,笑也罷;成也好,敗也罷,是位尊九五,還是紅顏枯骨,在它看來皆是自然尋常。人在這里,與一草一木、阿狗阿貓并無區(qū)別。
那日從壽康宮出來,殿前有一株老樹,在冬日的天空下看起來分外寂寥。我站在階前,仰頭看四角紅墻圍住的天空,突然覺得異常悲涼。年年歲歲困居于此,這宮殿雖富麗異常,住久了也是清寒。
以一個古代女人所能奮斗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來看,曾居住在這里的乾隆生母——鈕鈷祿氏崇慶皇太后是成功的,乾隆為她九上徽號,陪她四下江南。外享街衢巷舞的萬壽慶典,內(nèi)享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康熙都親口贊她為“有福之人”。她壽數(shù)也高,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皇太后之一,可謂福壽雙全了。
可是,那又怎樣?
從豆蔻年華開始,被囚禁了一生,直至青春耗盡,依然無復(fù)自由。縱然成了最后的勝者,富貴已極,又有何意趣?爭伐一生,獲得一隅終老之地,獨(dú)守清宮冷殿,默對暗月殘星,聽更漏,數(shù)流年,回望前事,恍如前生。
縱然曾有一星半點(diǎn)愛意,有后來的半世尊榮,這樣的日子,如何能算得上稱心如意?不過是“認(rèn)命”二字罷了。
這里是她的牢籠,亦是她的家,有她的夫與子,這里構(gòu)成了她全部的世界。除此之外,再無別處可去。
關(guān)于故宮,每每提筆,我都有很多話想說,每到落筆,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美色終歸蕭瑟去,待得霜雪染白頭?!甭裨崃藷o數(shù)人青春和念想的紫禁城,是這般讓人心灰意冷,將浮華看化。
但它又有許多故事,不得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