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搞副業(yè)
在那特殊的年代,格外強調(diào)政治頭腦,什么要“以糧為綱,集體財產(chǎn)不能侵占”,什么搞副業(yè)是“資本主義尾巴”,要堅決取締。
十九歲的王強,很多事情還沒弄明白,但他知道響應上級號召總是沒有錯的,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但干了一年下來,王強感覺似乎不太對勁。雖然天天晚上都組織社員在文化室學習,鼓勵社員參加各種政治活動,頻繁召開教育會,但社員的積極性仍然不高,一副出工不出力的模樣,看到王強時還會露出一種異樣的表情。
王強拼死拼活,累得屁滾尿流地干了一年,效果卻十分不好,每一個工由五毛錢降到了四毛錢。
不是“一抓就靈”么?
白天大干,天天“三戰(zhàn)”(加班),怎么社員的情緒越來越低了呢?工分值不升反降了呢,一年都白忙了?
這令王強百思不得其解。
也能聽到有些社員在私下議論:
“毛頭小子,沒過日子的經(jīng)驗,哪能干隊長?整天就知道開會講政治、理論的,能當飯吃?”
“沒有實際的,談什么政治掛帥?人心吶,人心都抓不住,不創(chuàng)收,掙錢越來越少,開大會能頂飯吃?”
這些話陸陸續(xù)續(xù)傳到王強耳朵里。
最初王強對此大為惱火,可后來這逐漸成了大部分人的一致看法,甚至連和王強要好的人也開始這樣想。王強不禁懷疑起自己的做法正確與否,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廣大社員的心愿。
思前想后,王強決心先把工分值拉上來再說!
他粗算了一下,果園每年掙三萬塊,莊稼每年收入二萬塊,總計五萬塊。如果能想辦法再掙三萬塊,總數(shù)達到八萬,那每個工大約就可以換算八角錢了。
他找來大隊書記,談了談想法。
“社員收入不提高,說什么也沒用啊。”王強說道。
“是嗎?那咋辦呢?”書記道。
王強急切地說:“抓抓副業(yè)吧,那蘋果、苞米不聽你喊口號啊,大體收入就那么多,不抓副業(yè)提高不了收入啊?!?/p>
“那你具體咋想的?”
“搞副業(yè),把工分值拉上來,社員情緒高了,干活就不磨蹭了,什么事也都好辦了?!?/p>
“啊……”書記模棱兩可地打著哈哈,沒有表態(tài),但從表情中可以看出他顯然是贊同的。
“行不行?。俊蓖鯊娮穯柕?。
書記嘆口氣,不再言語。王強知道他是默許了,只是迫于形勢、身份,不好明確表態(tài)罷了。
事也湊巧,正趕上縣里要建一個收購蘋果的專用鐵路線,就路過王強生產(chǎn)隊的門口。更巧的是,修鐵路路基需要收購土渣,而不久前,王強隊里修提水站時,挖出來的土渣都能堆成一座山。
王強認為這是天賜良機的事,果斷地用隊里的公積金增加了一掛三套大馬車,加上原來隊里的那掛,每天每掛車可以掙五十元錢。如果干得順利,算上其他副業(yè),一年多掙三萬塊沒有什么大問題。于是,王強便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這上面。
大隊書記對外講:“修鐵路是國家的工程,是支援國家建設,是義不容辭的,不算搞副業(yè),不能說是‘資本主義尾巴’!”
晚上組織社員裝拉土渣的車,給兩掛大車的牲口飼料里添加了精料(豆餅等糧食)。社員們干得熱火朝天、喜笑顏開,根本用不著監(jiān)督、催促。
干了些日子后,王強干脆把車承包給了車老板,再配一位裝車的負責自裝自卸,每天拉四車掙五十元錢。
眼看著錢嘩嘩地往里進,大家都在心里預計著今年的收入。社員的出勤率高了,干活也賣力氣了,積極性有了,也省得天天開會,抓階級斗爭了。
真是物質(zhì)變精神??!
王強至今還記得,那一年蘋果產(chǎn)業(yè)因干旱引發(fā)的蟲災,僅收入了一萬多元錢,大田收入在兩萬左右大致和往年持平,他們社卻僅憑副業(yè)就收入了三萬元。當年的工值是六毛錢,如果沒有副業(yè)投入,僅算三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