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火車之旅的序幕
旅行是一幕消逝的場景,一場孤獨的旅程,沿著變形的地理棱線,進入全然的遺忘。
流浪變成何種模樣?
既然它逃開了我們所有人。
然而旅行書恰恰相反,孤獨者回歸日常生活,繪聲繪色地描述他用空間做實驗的故事。旅行書是最簡單明了的一種敘述,是一項解釋,為出現(xiàn)和消失的理由自圓其說。它是一種律動,規(guī)律來自字詞的堆積重復。印象的消退是銳不可當?shù)?,但少有完全不存于記憶者。然而,傳統(tǒng)上會濃縮旅行書寫,一如許多小說,從中間起頭,猛地就把讀者放在奇鄉(xiāng)異國,卻不先領(lǐng)他前往該處。一本書的開頭可能是“白蟻把我的吊床當點心吃掉了”,抑或“從巴塔哥尼亞的山谷往下深入,盡是灰色奇巖,滿載著洪水遺留的千古刻痕及裂縫”。干脆從觸手可及的地方隨機取出三本書,查看一下開頭句:
一八九八年三月一日近正午時分,我首次發(fā)現(xiàn),自己進入了非洲東岸蒙巴薩那險象環(huán)生的狹窄海灣。(《察沃的食人魔》,J. H.帕特森著)
“歡迎光臨!”路邊碩大的廣告招牌如是說。此時,車子已完成了螺旋狀的登高之旅,從南印度平原的酷熱,一下子躍入近乎天賜的涼爽。(《保護下的烏迪》,莫利·潘特—道恩斯著)
從房間的陽臺上,我可以一覽加納首都阿克拉的全景。(《你屬于哪個部落?》,阿爾貝托·莫拉維亞著)
可是,我向來的疑問在這幾本旅行書(也在大多數(shù)旅行書)里避而不答:你是怎么抵達那兒的?連動機都不提,歡迎的序幕就已然揭起。前往的過程其實與抵達一樣繽紛多彩。不過,好奇心本身已蘊含著拖拖拉拉,因而拖拖拉拉被視為一項奢侈(可是,有什么好急的呢?),我們已習慣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到達與道別、成功與失敗,而其間種種是不值一提的。帕爾納索斯山的頂峰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但較低的斜坡呢?我們并非對離家的過程全無信心,但相關(guān)文字少得可憐。離別被形容成恐慌的一刻,在機場大廳驗票的瞬間,或是舷梯旁笨拙的親吻,然后一切寂靜無聲,直到“從房間的陽臺上,我可以一覽加納首都阿克拉的全景……”
旅行,其實是另外一回事。打從醒來的那一瞬間,你就在往一個陌生的地方邁進,每一段路程(譬如和咕咕鐘擦肩而過,順著富爾頓進入費斯威)都領(lǐng)你更接近目的地一步?!恫煳值氖橙四А返谋尘笆嵌兰o初的肯尼亞,描寫?yīng){子吞食印第安鐵路工人。但我敢打賭,一本更加細膩精彩的書原本大有可能誕生,內(nèi)容則是從南安普敦到蒙巴薩的海上之旅,只不過,帕特森上?;趥€人種種因素,并未著手撰寫。
旅行文學已變得微不足道。典型的開場是,從飛機傾斜的機身,鬧劇似的把鼻子緊貼著舷窗往下望。這種逗笑的開場,這種特意加強的效果,已太為人所熟悉,連諧仿都近乎不可能。他們是怎么說的?“下方,橫臥著熱帶草原、洪水沒頂?shù)纳焦?、宛如百衲被的農(nóng)田。當飛機穿過云層,我可以瞧見蜿蜒攀往山丘的泥巴路,以及小得近似玩具的車輛。我們繞著機場飛,當飛機降低準備著陸,我看見了壯觀的棕櫚樹、收成的農(nóng)田、寒酸人家的屋頂、用簡陋柵欄連綴在一起的方形田野、宛如螻蟻的人類、五彩繽紛的……”
我從不以為這種臆測有任何說服力。每當飛機降落時,我的一顆心早懸到了喉嚨口。我擔心(難道你們不會嗎?)下一秒鐘大伙兒即將墜機。我一生的片段在眼前迅速閃過,錯失與傷感的種種枝節(jié)小事,短促地浮現(xiàn)心頭。然后,某個聲音響起,告訴我請留在座位上,直到飛機完全降落。等到飛機抵達停機坪,播音器會放出電影《月亮河》的交響組曲。我猜想,如果我有勇氣四處張望的話,也許可以看到一個旅行文學作家在振筆疾書:“下方,橫臥著熱帶草原……”
話說到這兒,到底那趟搭機之旅是怎生風貌?也許確實沒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搭飛機的經(jīng)歷大多無事可說。值得一提的事件顯然跟災(zāi)難脫不了關(guān)系,所以人們才會以否定句來定義“愉快的搭機體驗”:你沒碰上劫機,你沒遇到墜機,你沒嘔吐,你沒遲到,機上的食物不會讓你皺眉頭。基于以上種種,你心懷感激,感激使你松了一口氣,導致內(nèi)心一片空白。這也說得通,因為,搭機的乘客等于是時空旅人。他爬入內(nèi)鋪地毯、散發(fā)強烈消毒液氣味的通道,系好皮帶,準備返鄉(xiāng)或離家。時間變短了,或者該說時間扭曲變形了,使他從一個時區(qū)離開,然后在另一個時區(qū)出現(xiàn)。打從他踏入通道,把膝蓋緊靠在前座,僵直身子的那一刻起——打從他離去的那一刻起,他的心思就專注于抵達。當然了,前提是他還有任何感覺的話。就算他凝睇窗外,所見除了如北極凍原般的云層外,絕無他物,上方則是寬廣的空間。時間被巧妙地遮蔽:沒有任何景物值得一瞧。因此,許多人對搭飛機一事滿懷歉意。他們說:“我真的很想把那只塑料怪獸拋到腦后,改搭三桅帆船。我要站在船尾甲板上,讓海風吹拂我的頭發(fā)?!?/p>
其實無需道歉。搭飛機也許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旅行,但確實是項奇跡。只要付得起機票,搭上正確的電扶梯(以波士頓的洛根機場為例),任何人都可以變出七峰山的峭壁,或因尼斯弗里的島湖——不過,有一點必須聲明清楚:搭電扶梯上行的短短一段路,也許比整趟航行加起來,更能豐富心靈且富有旅行的風味。其余的——外國異地,也就是構(gòu)成抵達的種種,只剩下那條連結(jié)飛機與惡臭機場的上下活動梯。如果乘客把這一類型的轉(zhuǎn)乘視為旅行,寫入書中呈給大眾,那么讀者遇見的第一個外國人,不是搜身的海關(guān)人員,就是移民入境檢查處蓄有胡須的惡魔。盡管,搭飛機已躍升為世界的流行,我們?nèi)员仨毎@:飛機使我們對空間不再敏銳;我們遭受束縛,一如身著盔甲的戀人。
顯而易見,我感興趣的是在早晨清醒之后的故事:從熟悉到有點陌生,到頗為新奇,到全然不識,最后置身于奇鄉(xiāng)異地。重要的是旅途,而非抵達;是旅行,而非降落。我自覺上了旅行書籍的當,并懷疑自己抗拒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我于是決定做個實驗:親身前往旅行書上提到的國家,隨著火車,從馬薩諸塞州的梅德福向南奔到不能再遠的地方;在一般旅行書開始的所在,畫下本書的句點。
反正我沒別的事好做。我的寫作生涯漸受肯定,剛寫完一部小說,有兩年足不出戶了。我尋覓著別的寫作題材,卻發(fā)現(xiàn)非但沒有走上正途,反而在曲路上不停徘徊。我痛恨嚴寒的天氣,我需要陽光,而且我目前沒有工作——所以,還有什么能阻止我的腳步?我在研究地圖之后發(fā)現(xiàn),從梅德福的家園到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亞大草原之間,似乎有條綿延不絕的軌道,火車可直通埃斯克爾小鎮(zhèn),之后便毫無鐵軌蹤跡。若想前往火地島,火車是不得其門而入,但在梅德福和埃斯克爾之間,鐵路繁似星斗。
抱著流浪的情懷,我踏上第一班火車,一般人搭這班列車是為了上班。他們下車,他們的火車之旅已然終結(jié);我留在車廂,我的火車之旅,剛剛開始。
- 位于巴塔哥尼亞北側(cè)。
- 位于希臘中部,希臘神話中為祭祀太陽神阿波羅之地。
- 位于英國南方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