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軍棍的風波

和平將軍張治中 作者:楊者圣


40軍棍的風波

1915 年夏,張治中正式跨入保定軍校的大門,由此而成為該校第三期學生。對于張治中來說,能夠進入保定軍校學習,不但是他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一個夙愿,而且也是實現(xiàn)個人抱負的一個重大契機??梢哉f,沒有保定軍校第三期學生這個特殊背景,也就不可能有張治中后來在國民黨軍界的一步步躥升與成名。一代名將張治中的人生轉(zhuǎn)機與飛黃騰達,無不淵源于此。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北洋武備學堂、保定軍校、黃埔軍校,被稱為是造就民國時期南、北兩派軍事領(lǐng)袖的三大基地。保定軍校創(chuàng)辦于1912 年,停辦于1923 年,共舉辦九期,畢業(yè)學生達6 000 余人。從時間上看,保定軍校的學生正起著一種承先啟后的作用,一方面填補了北洋武備系被趕出歷史舞臺后所留下的軍事真空,另一方面則為黃埔軍校的創(chuàng)辦準備了重要的師資力量,以至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或因軍事實力而逐漸被蔣介石羅致,或因同聲相應(yīng)而出任黃埔軍校教官,終成為蔣介石統(tǒng)治集團的一件“硬里子”。

筆者大致統(tǒng)計了一下,在保定學生中,曾出任國民黨省主席職務(wù)的,有47 人;出任軍長及集團軍總司令以上軍職的,達166 人;至于扛上少將、中將肩花的,更是不勝枚舉了。以張治中的保定軍校第三期學生而言,他們中有11 人任軍長,有六人任集團軍以上指揮官。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期學生中竟有九人曾出任國民黨省主席職務(wù),分別是: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周鳳岐,曾任浙江省、湖北省政府主席的黃紹竑,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何鍵、張治中,曾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的夏威、張義純,曾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劉建緒,曾任廣西省政府主席的呂煥炎等,如果算上曾被委任為浙江省政府主席而未就任的白崇禧,正好是十大主席。一屆學生中,竟有如此之多的人出任聲名煊赫的封疆大吏,簡直可以說是一屆省主席專修班了。不過,他們當中,從歷史的角度看,真正的第一流人才也還是張治中。

無疑地,張治中是保定軍校第三期學生中出類拔萃的領(lǐng)袖人物,不但有大志、有目標,而且勤奮刻苦、矢志不渝。那個時候,保定軍校同學大致可以區(qū)分為兩種典型,一種是渾渾噩噩、吃喝玩樂的“享樂派”;一種是專心讀書、鉆研學問的“進取派”。每到星期六、星期日,享樂派忙著點戲、看劇團,或溜到城里坐會館,“打茶圍”,甚至涉足花街柳巷;而進取派則是一只水壺,幾個燒餅,散步游憩于保定郊外松柏林間,縱論今古,無所不談,意氣風發(fā),自命不凡。兩派之間,雖無劍拔弩張之勢,卻也是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不用說,張治中是進取派的中堅分子,為了遍查軍事參考圖籍,張治中甚至兩個暑假都沒有回家,以至厚厚十本的《陣中要務(wù)令詳解》讀完了,七本之多的《作戰(zhàn)綱要詳解》也讀完了。對于娛樂派,張治中同樣地抱著鄙薄輕視的態(tài)度。

然而,“洪憲稱帝”事件把進取派與享樂派都激怒了。1915 年12 月,袁世凱盜用“民意”,帝制自為,并宣布翌年元旦“登極”,稱“中華帝國皇帝”,改元“洪憲”。消息傳到保定軍校,學生們都驚呆了:革命不是成功了么?大總統(tǒng)“怎么忽然做起皇帝來了”?

在保定軍校招收的歷期學生中,當數(shù)第三期學生最具革命傳統(tǒng),參加過上海學生軍,曾經(jīng)接受過辛亥革命的洗禮;隨后被編入陸軍部入伍生團,擔任南京總統(tǒng)府警衛(wèi),成為孫中山先生的親兵;當年為入伍生團合并到保定軍校一事,曾經(jīng)大鬧過一次學潮。于是,追求革命,思想激進,具有反潮流的傳統(tǒng),早已成為這一期學生的驕傲?,F(xiàn)在,袁氏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稱帝,簡直是可惡之至。無疑地,“洪憲稱帝”事件極大地刺激了這般青年軍人的心靈,大家非常激動,也非常憤怒,革命情緒在潛滋暗長,革命氛圍正在迅速集聚,鬧事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不過,大家都還在等待!等待那一粒能夠燎起熊熊大火的火種!

火種終于燃起。那個時候,全北京的報紙都受到袁世凱的嚴密封鎖,或噤若寒蟬,緘默無聲;或歌功頌德,鼓吹帝制。從公開的渠道,學生們聽不到一點伸張正義的聲音,也看不到一點專制鐵幕后的真相,結(jié)果,只有一家日本間諜機關(guān)主辦的《順天時報》,不知出于什么動機,不肯對袁世凱加以奉承,公開地反對帝制。自然,《順天時報》成了最受軍校學生歡迎的報紙。據(jù)此,學校當局不得不下令禁看。不過,禁看的結(jié)果,只是助長了偷看的風氣;而偷看的行徑,又不免有百密一疏的時候。終于有一天,一個偷看《順天時報》的學生疏于戒備,被學校當局當場抓住,送交校長王汝賢處理。王校長在學生心目中,本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家伙,也是一個公認的低能兒,不會說話,不會辦事,更弄不清何物叫軍校教育;然此公什么都不會,卻偏偏懂得如何效忠袁世凱,由此而被袁世凱選中,出任北洋政府最高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王校長正為軍校學生偷看禁報成風而大發(fā)雷霆,亦為軍校當局的禁令之狗屁不值而痛心不已,現(xiàn)在總算捉牢一個違禁學生,不免大為激動。為立威起見,王大校長立命將該生痛打40 軍棍,以儆效尤。消息傳出,全體學生都被激怒了,“??!那還了得!”革命已經(jīng)成功,居然還有這等專制暴虐的奇聞出現(xiàn),真正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給學校當局一點顏色看看,他們還知道馬王爺有三只眼么!于是,學生們大叫大喊,一個個像瘋了一樣,沖出宿舍,用磚頭砸窗子,砸校本部;看到校長的相片,撕碎之后,覺得還未解恨,再扔到茅廁里,給他一個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的懲戒。

一座平靜的軍校,瞬間變成了暴動的大本營。這真是一場痛快淋漓的戰(zhàn)斗。低能兒的校長,看到局面已到了無法控制亦無法收拾的境地,只得放出“生死劫”:先是一個瞞天過海計,暗中請調(diào)保定駐軍,將學校包圍起來;再來一個調(diào)虎離山計,以上課為名,把學生騙上教堂;然后就是圖窮匕首見,一聲令下,把連上的槍支全都收繳了。

手無寸鐵的學生,哪里斗得過荷槍實彈的丘八呢?不用說,學潮很快被鎮(zhèn)壓下去了,而本已很臭的校長王汝賢,在學生心目中就更臭了。這次學潮事件,倒是使張治中從反面得到一條經(jīng)驗,從此懂得:“一個主持教育的人,一定要是一個有學問、有能力、有品格而能為人師表的人。這樣才可以教學生,才可以擔負教育的責任。”十多年后,張治中出任中央軍校教育長,他始終沒有忘記保定軍校的這一前車之鑒:“一個軍事學校全靠軍事紀律是絕對不夠的。”

也算是天理猶在,老天有眼,三個月后,袁氏被迫取消帝制;又過了三個月,袁氏無可奈何地死了;又過了六個月,學校分發(fā)畢業(yè)分配志愿書,叫每個學生填寫。當時的張治中,正脹滿了一肚皮的個人英雄主義,滿腦子盤算的都是如何獲得發(fā)展與騰達的機會,雄心勃勃地要打出一條個人的光明大道;說到吃苦受罪、流血流汗,那真是小事一樁了。于是,張治中的第一志愿是戍邊,到邊疆去;第二志愿是加盟陸軍部旗下各師,亦即去當時的“中央軍”服役。

然而,等到分配揭曉,張治中等40 多個同學都傻眼了,竟是被派到安武軍見習。所謂安武軍,即為袁世凱的心腹爪牙、安徽軍閥倪嗣沖的部隊。當初袁氏籌劃稱帝,倪氏第一個迎合圣意,聯(lián)合十四省軍閥上書勸進,袁氏龍顏大悅,授之安武將軍,所部自此謂之安武軍。而安武軍中種種腐敗與無能的傳聞,在保定學生中早已不脛而走。現(xiàn)在學校當局竟分配他們?nèi)ミ@么一個爛仔部隊,簡直是一個侮辱。

不愿束手待斃的40余名學生,一致推薦張治中做全權(quán)代表,到北京向陸軍訓練總監(jiān)張紹曾請愿,以期演繹一次困獸猶斗的實例。張治中很悲壯地上路了。只是,到了北京,張總監(jiān)不肯接見,卻出來一個小職員,對于張治中所提“另行分配”的請求很干脆地給了一個失望的回答:“不可以!”張治中怏怏地從北京回到保定,把“不可以”的答復交給同學,回了一趟老家,掃了父母的墓,很抑郁地來到安武軍報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