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到建國初期,中國的教育體系百花齊放,出現了一大批如今依舊耳熟能詳的教育大家,尤其是民國時期,中國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更是如今都望塵莫及的。那段時期的教育,與愛國、救國、革命息息相關,教育大家們都看重基礎、重視少年、尊敬知識、弘揚人格,那是一個能夠讓人體會到教育之重的時代。從古至今,教育一直是影響彌遠的一項重要傳承方式,傳承的是知識,更是做人,亦是處世??梢哉f,教育就仿佛一個國家的精神食糧,能夠支撐民族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壯大,并且不失本色和牢記根源。俗話說:根正苗紅,植物尚且如此,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而教育就是保證根正的唯1手段和方法。在清末到建國初期這近百年的時間里,中國涌現了一大批投身教育事業(yè),為國之未來奮不顧身的教育大家:梁啟超、蔡元培、陶行知、張伯苓、黃炎培、竺可楨、徐特立、吳玉章、吳貽芳、孫敬修、晏陽初、陳鶴琴……這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詳,他們以自己頗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為那段時期的中國帶來了希望。此書中,十二個教育大家的成長經歷、教育生涯、情感生活均有涉獵,讓人仿似面對面和教育大家溝通,了解一個個真性情、硬骨頭卻底蘊深邃的可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