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1980年人口座談會上,與會者對這個問題卻沒有太大的不同意見,也許是當時每年安排新勞動力就業(yè)壓力太大的緣故,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一點兒,是大家巴不得的事情。《報告》和《匯報提綱》按照當時的人口發(fā)展規(guī)劃,對未來勞動年齡人口從而勞動力的變動趨勢,做出的估計和預測是這樣的:"勞動力在未來的32年時間內(nèi)一直是上升的,從1979年的54000萬上升到2012年的79000萬。2013年以后開始下降,但直到2046年才能降回到目前的水平。"認為在此期間,總體上不存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一估計和預測與目前的實際情況比較,雖然有某些出入,但是大的變動趨勢沒有錯,基本上是一致的。
④會不會形成"四二一"家庭代際結構。座談會上,有一位領導同志提出:如果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等到孩子結婚后再生育一個孩子,這個家庭不就成了老年人"為四"、成年人"為二"、少年人口"為一"的"四二一"家庭結構了嗎?!一時間,他的話引來一股熱議:有的說,四個老人怎么養(yǎng)活?有的說,這一代獨生子女的責任太重了,承擔不起?。〉鹊???磥?,這個問題也必須澄清,結合家庭規(guī)模的演變予以澄清。
其一,"四二一"家庭結構中的老年人"為四",是不可能普遍存在的。假定25歲結婚并生育一個孩子的父母,35年后都活到60歲,40年后都活到65歲以上,就個案而論,這種假定某些家庭是可能的;就全社會而言,則不可能,不具有普遍性。因為每一個年齡組人口均要按照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通過其生命期,每年均有一定數(shù)量的人口死亡,四個25歲成年人口不可能全部活到60歲、65歲以上。
其二,同樣的道理,"四二一"家庭結構中的成年人"為二",因為受到年齡別死亡率的影響,也要打一點兒折扣。20世紀80年代初的年齡別死亡率大致是:0歲組為0 03880、1歲組為0 00703、5歲組為0 00172、10歲組為0 00076、12歲組為0 00068(最低值)、20歲組為0 00144、30歲組為0 00167、40歲組為0 00290、50歲組為0 00687、60歲組為0 01320、70歲組為0 04658、80歲組為0 11681、90歲組為0 27888,90歲以上年齡別死亡率要更高一些,呈典型U形曲線分布。中國人口年齡別死亡率的U形曲線分布,同世界人口年齡別死亡率分布基本類同。成年人口35歲以前處于年齡別死亡率較低階段,存活率相對較高,不如老年人口減少得快是事實;但是年齡別死亡率再低,每年也總要死亡一定數(shù)量的人口,成年人口為二代際結構不可能不變。
其三,"四二一"家庭結構中第三代人"為一"是否存在呢?取決于現(xiàn)行的生育政策。只有獨生子女政策堅持兩代人以上,即獨生子女結婚后也生育一個孩子,"為一"才有可能成立。要想不出現(xiàn)第三代"為一"的家庭代際結構,生育政策就要明確規(guī)定獨生子女結婚允許生育兩個孩子。事實上,相關省、區(qū)、市在提出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時,差不多都申明雙方均為獨生子女者結婚,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如今,《決定》出臺啟動實施一方為獨生子女夫婦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為一"更不會成為普遍的現(xiàn)象。
除了上述問題外,座談會還提出和討論了出生性別比問題,強調(diào)要嚴格禁止人為的胎兒性別鑒定,防止有意識的性別選擇。少數(shù)民族的計劃生育政策問題,應當區(qū)分人數(shù)較多和較少的不同民族,實行有差別的生育政策。優(yōu)生優(yōu)育問題,降低遺傳性缺陷和遺傳性疾病發(fā)生率,宣傳近親結婚的害處,普及遺傳學知識,開展遺傳性疾病的檢查和咨詢門診,使畸形、呆傻等低能兒占的比例迅速降下來。《報告》和《匯報提綱》還對經(jīng)費問題做出初步估算,指出實行獨生子女獎勵政策所需費用"是一筆龐大的支出",需要考慮;但是"與因此而少生人數(shù)節(jié)約的費用相比,這還是一個小數(shù)",這樣的人口投資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