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在英國國土上最英國的女人(2)

伊麗莎白女王 作者:艾莉森·威爾


母親被斬首時,伊麗莎白公主都還未滿三歲,沒有人知道日后她是什么時候,又是在什么狀況下發(fā)現(xiàn)這個慘劇的。她是個早熟的孩子,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身命運的飄蕩,她曾問教師,為何有時人們叫她“伊麗莎白公主”,有時又稱呼她為“伊麗莎白小姐”。失去父親的寵愛,帶來的問題可能不少,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她可能很早就發(fā)現(xiàn)母親的慘劇。至于這起事件對她情緒的發(fā)展,就難有定論了,但顯然影響極深。

沒有人知道她是否相信母親的罪名。成年后她只有兩次提到安·波林的記錄,但這兩次都無法看出她的心意,不過她與母親那邊的幾位親戚十分親近,也很在意他們的利益。最重要的是,盡管她的父親公開貶低她的出身,同時在安·波林通奸案后那幾年,正眼也不瞧她一眼,但在她的一生中,都很敬重她那恐怖的父親。而那幾年,父親也給了她幾位繼母,這些繼母都很同情失去母親的她,甚至努力地想要討好她。

伊麗莎白童年最凄慘的回憶,大概就是八歲這一年了。當時亨利八世的第五任妻子,也是安·波林的一位表妹——凱瑟琳·霍華(Katherine Howard),是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小女孩,她最大的不智之舉,就是讓秘密情人偷入寢宮,據(jù)后人猜測甚至還上了她的床。一五四一年,她的罪行曝光了。事情傳入亨利八世耳中,令他痛苦哭泣,遂堅持不見凱瑟琳·霍華。一五四二年二月,凱瑟琳·霍華走向與安·波林同樣的命運末路。

大約就在這個時期,伊麗莎白公主告訴一位朋友,也就是當時年幼的華威伯爵之子——羅伯特·達德利(Robert Dudley),“我絕對不要結(jié)婚”。部分作家宣稱童年的陰霾,導致她將婚姻與死亡畫上等號,盡管沒有證據(jù)可以支持這個理論,但這無疑是伊麗莎白童年中最慘淡的一段時光,凱瑟琳·霍華遭到處死的事件,讓她想起了母親悲慘命運的痛苦記憶。

根據(jù)都鐸王朝的記載,直到亨利八世于一五四三年娶了凱瑟琳·帕爾(Katherine Parr)后,伊麗莎白公主才有了一個像樣的家庭;然而接著伊麗莎白公主不明原因地冒犯、觸怒了父親,使父親下令一年都不見她。在亨利八世于一五四七年一月份去世之前,因為九歲的兒子愛德華六世成功繼位,同時伊麗莎白也前往切爾西的宮殿與凱瑟琳·帕爾同住,父女兩人才再度言歸于好。

也許在很多方面,亨利八世都忽視了他的女兒,但從伊麗莎白公主六歲起,他就堅持讓她接受良好教育,這樣才能配上文藝復興時期的王子。凱瑟琳·帕爾也認真地監(jiān)督繼女的教育,并為伊麗莎白公主請來最好的老師,包括威廉·格林道爾(William Grindal)和著名的劍橋?qū)W者羅杰·阿謝姆(Roger Ascham)。阿謝姆身處的學術(shù)圈,不只是一群致力于古希臘與拉丁經(jīng)典及女性教育的人文學家,而且也早已改信英國國教,也就是我們現(xiàn)代所稱的新教徒,同時也可以確定,伊麗莎白在那小小年紀便已受到他們的影響。

她聰穎過人、機智且記憶力驚人。阿謝姆曾稱從未教過理解力如此優(yōu)良,記憶力如此驚人的女性。他曾熱烈地表示,她的心智似乎沒有一般女性的缺點,身上同時擁有賢淑又陽剛的氣質(zhì);他最高興的是,面對任何智力上的考驗,她都能聰明以對。英國有許多受過教育的女性,但用“最耀眼的一顆新星”來形容伊麗莎白公主時,阿謝姆絕不夸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