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要是缺少與他人的交流和接觸,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恐怕都會活不下去。
人是孤獨的,所以才會手拉手、相依相偎地相互取暖。心與心之間也需要交流,因而尋找一個合適交流的對象便列上了需求清單。我們渴望尋到一個理解自己孤獨的人,這樣,孤獨之苦便有人來分擔(dān)了。
從“人”字的結(jié)構(gòu)來看,是一撇一捺相互依偎的形象。再往深處想一下,這個象形文字不正說明了人類生來孤獨的宿命嗎?從這個字的字形延伸,生而為人,要是缺少與他人的交流和接觸,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恐怕都會活不下去。“人”這個字通常泛指人類,個人只不過是人類大家族中的一員,在與人的交際中繁衍生息。然而,人,卻依然是個孤獨的存在。
有個詞,叫“同床異夢”。不管彼此如何深愛,即便在同一張床上相擁而眠,兩個人也不會擁有同一個夢境,而是各做各的夢,不踏足對方夢境半步。這種情形,也是我們所說的一種孤獨。
如果你覺得自己并不孤獨,那么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幻覺。
孤獨是寂寞的,這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因為身處寂寞,便能體味他人的寂寞之情。因為自己飽嘗寂寞之苦,便會不自覺地由己及人,心想別人是不是也在渴望能有個人傾訴,如此一來,對對方的同情便油然而生,既而漸漸理解,最終愛由心生。這個愛,指的是同情、體諒之心。
對自己的孤獨確實無感的人,便也確實是個愛無能了。這種人認為自己對自己是真愛,實際上卻是一種錯覺,他所認為的那種真愛事實上只不過是個冒牌貨。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人便踏上了孤獨的漫漫之旅,此后直至終老,仍然一直不能從中踏出半步。我們應(yīng)該認清這個事實。
聯(lián)想一下母體之內(nèi)的胎兒,是不是自己的雙手緊緊地抱住蜷曲的雙膝、頭顱低垂觸膝的形象呢?
這個形象,看上去是多么的孤獨啊!人在娘胎里時便是如此孤獨的存在,想必看見過這種景象的人都會產(chǎn)生這種領(lǐng)悟。所以,在一個人真正感到孤獨難耐時,便會不自覺地蜷縮成胎兒般的悲傷形態(tài)。
坂口安吾有句名言:“孤獨是人類的故鄉(xiāng)?!闭f的大抵如此吧。
1.日本作家,本名坂口安吾,新瀉縣出身,東洋大學(xué)文學(xué)部印度哲學(xué)科畢業(yè)。早年性格叛逆浪漫,嗜讀諷刺喜劇及巴爾扎克、谷崎潤一郎、愛倫·坡、波特萊爾等名家作品。1931年以《風(fēng)博士》一文躍上文壇,作品多呈戲謔及反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