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述歷史的動機與常人不同,有傳播宗教信仰,為上帝“傳福音”的因素。
口述動機是口述者接受和完成口述歷史的原因與內(nèi)部動力。它影響著口述者為什么而說,選擇什么說,說到什么程度。這就直接關(guān)系到口述歷史的價值。
自1936年底南京軍法審判后,張學良就像在人間蒸發(fā)了一樣,外界聽不到他的一點聲音。張學良性格耿直,是位有話憋不住的“東北漢子”,他何以能“鎖嘴”54年?當然首先是政治處境不允許他說。關(guān)鍵是他一肚子話憋了54年,居然沒有憋出毛病來,還活了101歲,這就與他的信仰有關(guān)了。儒家的“小不忍,則亂大謀”、道家的“多言多敗,多事多害”,佛家的“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基督教的“愛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等觀念,使他走向順從、忍耐、懺悔、謙卑之路。他在口述歷史時說:“我這個人為什么不說?明白的人用不著和他辯,你和他爭辯干什么。人啊,為自己申辯最無恥,評論是別人發(fā)出來的,不是你自己。我毫不計較這事情。我喜歡研究歷史,這歷史的翻案不知道多少回,將來的都不知道了。胡適之也說過,歷史看法是因人不同的,這個事情很難說??此牧⒛_點、出發(fā)點、背景是什么,大家都是不一樣的。歷史沒有定評,要緊的就是一件事情——正義。”“我是個基督徒,有這樣句話,‘申冤在我,我必報復?!挥脼檫^去的事情抱不平,上帝會報。”
那他為什么后來又打破了“鎖嘴”夢魘,開口說話了呢?一是他認為“要問山下路,須問過來人”。他是“過來人”,應該給“問路人”指個路。二是他在“鎖嘴”期間,讀了一些書,深感“最近之現(xiàn)代史,疑案重重,記載上多有不真實之處。然此并非皆由寫史者,有意歪曲,而真實之史料,實在是難得訪求也。有之傳聞失實,有之記述諱隱,有之自我夸張,或者泯滅無可察考。此之對于后世之人,誠為重大之遺憾。”三是他把口述歷史視為“證道”?!八^證道,就是你給那件事作個證?!薄敖o上帝做見證?!?/p>
他是過來人,有給迷路人指路的義務;其他人說的有失真之處,他有糾正的責任;傳播宗教信仰、為上帝“傳福音”、“做見證”是基督徒的“天職”。所以,當新聞記者問他為什么開口說話時,他回答:“我接受日本NHK電臺訪問,我是要對日本青年說幾句話,舊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現(xiàn)在不要再存過去日本人那種思想……我是勸現(xiàn)代的日本青年,世界上大家都應該和平相處。”
為什么要對年輕人說幾句話?他認為“現(xiàn)在的教育是相當?shù)氖?,使我們念書的,不論是中學生或大學生,你問他們腦子里是什么?就是沒有宗教信仰,……若腦子里有的信仰就是金錢,那問題就大了。”張學良:《對臺視觀眾談人生信仰》。勸青年學生愛國、樹立信仰,是他開口說話的原因之一。趙一荻解釋張學良為何做口述歷史時說,“我們傳福音就是人得悔改了,叫人不要再崇拜金錢肉欲了。”張學良和張之宇、張之丙多次說過,“我們現(xiàn)在談話,就跟傳福音一樣”,口述歷史,絕不是“來宣傳我自己,我是借著這個來傳福音。”“把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講給人們聽。”從他做口述歷史的動機看,已經(jīng)注入了宗教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