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臂放在桌上,講話時手背向外。
談話過程中不時加入2秒鐘的沉默。
遵循“三七法則”,注視對方3秒鐘后,看向別處7秒(在轉(zhuǎn)移視線時,可以順便看一眼放在桌子左邊的資料)。
對于棘手的談話對手,可以長時間向其投以溫和的目光。
大型會議發(fā)言時,視線呈Z字形或M字形移動,放眼全場。
在重要的會議或談判中,我們必須時刻處于緊張狀態(tài),要時刻在意別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初次見面時,要站著交換名片并談笑著入席。另外,即使我們與對方之前見過面,也要等大家都到齊了,然后再站起來寒暄。接著,要把對方的名片或資料并排放在桌子或會議桌上,將雙手放到桌上開始進(jìn)入正題。這時候,我們一定要保證,是手背面向?qū)Ψ降模@樣,可以使我們的行為顯得積極,說話也會生動起來。
講話時,在停頓和視線方面也要下足工夫。
在進(jìn)入話題之前,要有意識地保持沉默2秒鐘。一方面,瞬間的沉默會使場上產(chǎn)生緊張感,從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2秒鐘的時間就是要告訴大家你這就要進(jìn)入正題了。另外,講話過程中需要停頓的地方,最好也要有2秒鐘的沉默。有些人發(fā)表意見時,往往習(xí)慣一口氣講完。但是如果我們打破常規(guī),停頓2秒的話,對方便會覺得奇怪,對下面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從而達(dá)到吸引對方注意的目的。也就是說,我們要通過短暫而適時的沉默,讓對方產(chǎn)生迫切想要聽下去的心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沉默時間過長就成了拖延時間,事先準(zhǔn)備好的講話流程會被打亂,結(jié)果就會適得其反了。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談話時要遵守“三七原則”。也就是說,談話開始后要盯著對方看3秒,然后再用7秒鐘的時間迅速掃視手邊的資料。一般來說,當(dāng)我們轉(zhuǎn)移視線時,總是會看向左下方,所以最好把資料放在自己的左下方。另一方面,對方被注視了3秒后,肯定會覺得奇怪,產(chǎn)生緊張感,并也開始注視你,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眼睛的交流,取得談話的主導(dǎo)權(quán)。如果對方是個難以對付的人物,我們就要用比3秒鐘更長的時間去注視他,努力尋找突破口。通過這樣的注視,我們也可以克服在其面前的不自信。
在大型會議等重要場合講話時,我們的視線要呈Z字形或M字形移動。Z字形線路是指,視線先向會場后方從左向右移動,然后再移到前面,從右向左移動。而M字形線路是指,先從左手邊向會場后方移動,再看向會場正中央,最后將視線慢慢從后右方移動到前面。這樣,我們就能放眼望到會場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視線的移動一定要緩慢,因為視線變得太快,就會使你看上去太緊張、焦躁不安,這無疑也會給會場的人造成不安。在這方面,希拉里在總統(tǒng)大選時的演講是個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