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小鬼”追尋來時路(1)

見證共和國往事 作者:余瑋 吳志菲


開國大典閱兵地點與警衛(wèi)方案的制定、毛澤東首次出訪蘇聯(lián)的護衛(wèi)、周恩來參加萬隆亞非會議的安保、新中國成立后一系列特大案件的偵破等,都與這位隱蔽戰(zhàn)線的領導人、公安保衛(wèi)事業(yè)奠基人相關連。

楊奇清一輩子命運跌宕起伏,極具傳奇與神秘色彩,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他曾深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領導人的器重,卻不被一般群眾所了解熟知;經由他親手處理的大案、大事件件驚天動地,但他始終身居幕后;他屢建奇功,令國內外敵人、間諜、特務聞風喪膽,但“左”傾分子對他恨之入骨。

接受專訪時,楊家后人時而自豪、時而欣慰、時而滔滔而語、時而沉默不語、時而潸然淚下。在楊家后人眼里,父親楊奇清性格爽朗,思想開闊,襟懷坦白,但他更謹言慎行,處處低調。“他從來不覬覦更高的權力地位,習慣于極致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在組織部署的戰(zhàn)斗中,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p>

有人說,楊奇清是“共和國衛(wèi)士”、“超級盾牌”,還有人稱他為“擒特獵手”。但是,在楊家子女看來,父親就是大山里走出來的“湘伢子”,慈祥的父親是他們一輩子的精神導師。

“紅小鬼”追尋來時路

1959年9月,時任公安部副部長的楊奇清到湖南進行調研,順便回到了已經離開29年之久的家鄉(xiāng)?;剜l(xiāng)前,他一再強調:不搞衣錦還鄉(xiāng)那一套。他只帶了一個秘書、湖南省公安廳派的一個警衛(wèi)和平江縣公安局的一位干部,同坐一輛吉普車回去。

平江這塊紅土地,他太熟悉了,無數革命前輩在這里灑下了太多太多的熱血——1928年平江起義前全縣人口是73萬,可是到1949年只剩下37萬人口。盡管楊奇清十分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但是他覺得不能用手中的權力滿足地方父母官的要求:“如果每一個人手握大權的人都為狹義的家鄉(xiāng)而濫用手中的權力,那共產黨成什么樣了!”

平江縣委的同志向楊奇清匯報工作,提出想在他的家鄉(xiāng)嘉義鎮(zhèn)建大會堂,楊奇清一聽就表示反對,他說:“國家還不富強,群眾生活水平低,不能鋪張浪費,要注意影響。”縣委的同志又提出購汽車和拖拉機,楊奇清耐心解釋說:“公安部不管這些東西,我沒有權力批呀!要錢、要車、要物,我都沒有呀!”地方領導不禁愕然。楊奇清認為不能因為自己是平江人,就對平江搞特殊化,也不能由于平江是家鄉(xiāng),就要給予特別照顧。

在家鄉(xiāng),親弟弟楊正湘提出幫忙解決一個工作。楊奇清說:“我的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家庭服務的。”并叮囑弟弟要在現(xiàn)有的崗位上好好工作,將黨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要。兩個外甥女見到楊奇清后,吵著要跟楊奇清到北京找個好工作,楊奇清勸說她們留下,建設新農村。

當然,他忘不了去祭拜祖墳、拜訪長輩,給繼母留下一些生活費。隨后,楊奇清請平江縣委安排,請來當地的老人們開座談會,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