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可·波羅》 馬可成了癮君子(5)

馬可·波羅 作者:勞倫斯·貝爾格林


細心的威廉還觀察到了不同類型的書面文字,“漢人使用的是和畫筆一樣的筆,由好幾部分構(gòu)成的一個簡單圖形就代表一個字。西藏人和我們一樣,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來寫,而且他們的文字看上去也和我們的字比較相似。西夏回鶻人寫字時和阿拉伯人差不多,是從右到左、從下到上”。

威廉提到當時蒙古人使用的貨幣印在“巴掌大小的棉質(zhì)紙上”,他比馬可·波羅提到紙幣早了幾十年。蒙古人這種比西方先進得多的貿(mào)易制度,讓當時的歐洲人始終無法理解。

威廉還與佛教徒進行了一場有關神學方面的激烈辯論,辯論的結(jié)果讓他對佛教更加不能理解。他問到:“你們相信上帝嗎?”佛教徒的回答讓修士感到困惑,“是的,我們相信世間只有一個上帝?!边@并不是威廉想要的答案,他原想從這些異教徒口中聽到對佛教的崇拜。

他又追問:“你們認為上帝是有肉身的呢?或者只是一種精神?”

答曰:“上帝是一種精神?!?/p>

威廉確信這不過是種托詞,于是進一步追問原因,如果他們認為佛也是種精神的話,為什么還要造這么多的塑像來代表他。為此,他又提問:“既然你們認為佛不是人,是沒有肉身的,那你們又為何讓它的形象與人如此相似呢?”

僧人答復威廉:“不,是你搞錯了。這些形象并不代表佛本身,而是有錢人去世之后,親屬為了紀念他們而做的塑像,因為我們同樣很尊重死去的人。”

威廉輕蔑地說:“那么你們這么做,僅僅是出于友情或者獻媚于他人?”

答:“不,我們只是為了紀念死者。”話音剛落,僧人們一怒之下掀翻了桌子?!澳敲茨阏f的上帝又究竟在哪里?”他們問威廉。

威廉反唇相譏:“你們的靈魂在哪里?”僧人們回答說他們的靈魂就在軀體里。

威廉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難道靈魂不是遍布你的身體,支配著你的整個身體,而你根本看不見它嗎?所以,上帝也是無所不在的,他充滿了學識和智慧,掌控著世間萬物,只是我們根本看不到他而已?!?/p>

就在威廉準備開始切入主題的時候,他的翻譯“累了”,于是這場辯論戛然而止。

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汗對宗教的理解緩解了哈拉和林嚴冬的寒意,他解釋說,上帝讓每個人的手上長五個指頭,就表明上帝想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蒙古人意識中的這種宗教信仰自由的觀念,對作為基督教修士的威廉提出了挑戰(zhàn),他無法否認蒙哥汗的這一觀點對自己很有吸引力。

在與威廉進行了一番有趣的對話后,蒙哥汗表達了“自己想有所保留地與西方基督教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并希望雙方能進行對話”的愿望:“如果你們能聽命于我們并派出使節(jié)前來覲見,我們就能判斷出你們究竟是想要戰(zhàn)爭還是和平?!?/p>

威廉沒有把蒙哥汗的這番話帶回去,從1253到1255年,他花了兩年時間總算讓自己此行有了收獲。正是他的出現(xiàn)才使蒙古人從此不僅對西方宗教,而且對西方貿(mào)易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著旅行和探險活動的深入以及事后人們所做的各種記敘的增多,歐洲人覺得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并不像事先所想象的那樣“越來越小,易于駕馭,相反卻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混亂了”。所有探險家和旅行家都談到了漫漫旅途中遇到的不堪忍受的艱難困苦,以及沿途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文化、語言、風俗及宗教等方面存在的難以調(diào)和的差異。本杰明·圖德拉、喬瓦尼·迪皮安·德爾·卡爾皮尼和威廉·魯不魯乞筆下所反映的就是歐洲之外一個復雜混亂、充滿危險而又相互融合的世界。

與前人的敘述相比,我們不難看出《馬可·波羅游記》的重要意義。早期前人所做的都是單向且平鋪直敘的評論,而馬可將事實與想象、個人經(jīng)歷與傳說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如實記錄所到之處的人和事的過程中,他還做了夸大和渲染,這使得他的記敘更加生動有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