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荊棘時代》 寬?。?)

荊棘時代 作者:陶曉智


2

2006年,“海之林”旁邊,兩個地塊推出,底價分別是4億元和8億元,海都公司做了仔細的可行性分析,如果保證30%的銷售毛利,就算有黑馬殺出,那么兩塊地的心理價位也不能超過6億元和11億元。

協(xié)議拿地時,幾個有意向的關系不錯的開發(fā)商,為求得在土地勢力劃分中的最大所得,會組織起來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商量一個能夠接受的價格,然后瓜分土地歸屬,退出的將會在下次得到機會,這樣就可以維持利益的均衡。這是開發(fā)商應對政策的一種潛規(guī)則。

雖然這次是拍賣,但潛規(guī)則的道理是相通的。提前劃分好,就不必自相殘殺,最后以小的代價取得土地。

如果沒有黑馬殺出的話,基本上結果都是按潛規(guī)則確定的。深諳此道的許柯,自然是提早就互相通了氣,做足了文章。各方利益,甚至包括政府在內,都已考慮過,打過招呼。臨拍賣前,許柯得知大成集團可能會參與,但分析其出手可能性也不大。

自從羅杰任副市長之后,黃兆安失去了原來的政府資源,也失去了原來那種大開大闔的氣勢,長時間待在澳大利亞,很少回國。

兩塊地,先拍的一塊是差的。如之前所約,幾家開發(fā)商象征性地舉了幾次牌之后,就放棄了。就在拍賣師喊出“4.2億元,3次”,準備落槌之際,大成集團的“666”號突然舉牌應價。

現(xiàn)場很快變成“591”與“666”之爭,4億元的底價迅速飆升到6億元,這是海都公司預期的價格,再超過一點點,就準備撤出了。

拍賣場上鴉雀無聲,都屏息觀戰(zhàn)。價格是海都公司舉起來的,“666”保持沉默。許柯不知大成集團會不會跟進,心中也有些緊張。

“心之湖”的2000多畝地,當時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就是大成集團。當年,大成集團就喊著要不惜一切代價狙擊海都公司,一定要拿下的那個地塊最終也成了海都公司的。

許柯估計,大成集團只是想提高拍賣價格,抬到高位后再撤出,重重地閃一下海都公司,讓海都公司高價吃下卻難以消化。如果猜測沒錯,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提前撤出,讓大成集團騎虎難下。

拍賣師叫到第三次,“666”號牌子又舉起來,喊道:“加3000萬元!”一次加價的基價是500萬元,3000萬元是將海都公司往絕路上逼。

如果再舉一次,估計大成集團不會跟進,地就是海都公司的了。價格太高,海都公司沒有信心做好。放棄,還有一塊更好的,即使實力如大成集團,也不可能在這個區(qū)域以這么大的代價拿下兩塊。所以,下一塊地,海都公司還有機會。

許柯請求暫停兩分鐘,他電話請示郭楓嘯,郭楓嘯說現(xiàn)場全憑他做主。

放下電話,許柯決定撤出!就算大成集團真的想要,那也只能如大成集團所愿了。

暫停時間到!當拍賣師喊出“6.3億元,3次”時,場上所有的目光都轉向了海都公司。

許柯轉了一下手中的“591”號牌子,輕輕放下。

錘子重重落下,全場掌聲雷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