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前,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就已經在中國頗有影響。他的幾本著作《非理性繁榮》、《市場波動》、《動物精神》等很早就在中國翻譯出版。而在網絡公開課風行中國時,羅伯特·希勒所主講的“金融市場”成了熱門課程,許多中國網友正是通過學習“金融市場”,認識了這位溫文爾雅、睿智博識的教授。他是少數(shù)成功預見2000年股市泡沫的破滅和之后次貸危機的經濟學家。
預測金融危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次貸危機發(fā)生后,英國女王就曾尖銳地質問經濟學家們?yōu)楹螞]能預測到這場危機的來臨,之后英國頂級的經濟學家們不得不寫信向女王道歉。
了解此背景,就不難理解羅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榮》為什么變成暢銷書了。2000年時,《非理性繁榮》第一版出版,書中剖析了在“.com”的熱潮中,股市價值被高估的現(xiàn)象。結果《非理性繁榮》剛出版沒有幾個月,股市就應聲崩潰。到了2005年第二版時,羅伯特·希勒在書中加入了關于房地產泡沫的內容,他認為這個大泡沫離破滅也不遙遠了,結果他再次不幸言中。
這種“烏鴉嘴”的本事可不是誰都有。羅伯特·希勒長于預見,2013年,諾委會把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羅伯特·希勒時也盛贊了他的預見力。諾委會在正式對外的新聞稿中寫道:“如果僅僅幾天或者幾周的價格都很難以預測,那么要預見長達數(shù)年的價格是不是就更加困難了呢?不,羅伯特·希勒在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的模式告訴我們,情況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他發(fā)現(xiàn)的模式不僅適用于股市,還適用于債券和其他資產?!?/p>
但我們切不可因為教授成功預見了兩次金融危機,就認為他只關注金融給我們帶來的麻煩。事實上,羅伯特·希勒對金融推崇備至。在他的新書《金融與好的社會》中,羅伯特·希勒揭示了金融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寄生蟲,我們應該擁有更多的金融創(chuàng)新。在教授看來,金融就是人類活動的基礎和驅動力。
2013年,互聯(lián)網金融熱遍中國。和任何一次由互聯(lián)網掀起的熱潮一樣,互聯(lián)網金融里自然不乏新機遇,但也少不了泡沫,這也正是希勒教授所密切關注的主題。于是,我非常有興趣地借希勒教授2014年年初訪問中國之際,和他交流了對金融、對互聯(lián)網,及至對互聯(lián)網金融的觀點和看法。
應該有人不以賺錢為目的地投身金融
希勒比較謙遜,他認為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一個從教30年的教師,如前所述,全世界有不少人是因為“金融市場”這門網絡課程而認識希勒。同時,希勒也是位多產作家,而且他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在學術圈這樣的小范圍里,《非理性繁榮》到今天都還是美國亞馬遜的暢銷書。
正是教師和作家的身份讓希勒形成了一種觀點,這種觀點也是他長期以來都在推廣的信念:金融是現(xiàn)代文明的核心,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金融,而且應該有人不以賺錢為目的地投身金融。金融業(yè)雖名聲有些不太好,甚至被人說成是“撈錢的”,但事情不該如此。
首先自認為是教師、作家,其次又認為應該有人不以賺錢為目的地投身金融,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希勒會表現(xiàn)得如此平靜。
教授回憶說,那天早上6點諾委會打電話來時,他剛剛洗完澡,接到電話一時沒有回過神,還以為是誰的惡作劇,連他妻子都認為這是個玩笑。不過最后,他還是相信了自己獲獎的事實。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本來并沒有設置諾貝爾經濟學獎,經濟學獎是1968年諾委會增設的,增設該獎項的其中一個緣由就是:數(shù)學這門學科在經濟學中的滲透讓經濟學成熟起來。之后,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大半被頒給了善于熟練使用數(shù)學工具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