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慧遠老來神態(tài)很是威嚴,或者是道德學問讓人有些怕。有位叫慧義的僧人,個性強悍,又修了多年學問。他和慧遠的弟子慧寶認識,就對慧寶說,人們只要一聽說你師父,就望風拜服。我就不信你師父這么厲害。這天,他一大早就來聽慧遠講經(jīng),準備挑刺,結(jié)果“每欲難問,輒心悸汗流,竟不敢語。出謂慧寶曰:‘此公定可訝。’”(《高僧傳》)
也許慧義的學問有不足,反正慧義沒有提問。反而說“此公定可訝”。訝:驚奇。
桓玄征伐殷仲堪大概是398年,桓玄很得意。當時桓玄為荊州四郡都督,征仲堪途中經(jīng)廬山,派人上山請慧遠下山相見。
慧遠說自己有病,不能下山?;感H自上山,左右隨從對他說,聽說他和殷仲堪很好,你上山不大好吧?;感f,殷仲堪不過是個死人罷了。桓玄、仲堪早些時候很要好,可見桓玄的傲氣凌人。
桓玄一步步上山,本不打算向遠公敬禮的,但見了遠公的嚴肅神韻,不覺自然而然地致敬起來?;感€向慧遠彈了指,彈指是從印度傳來的,表示致敬的意思。不少王宮大臣都會這個?;感枺?ldquo;不敢毀傷,何以剪削?”《孝經(jīng)》中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剃發(fā)出家是不孝的。
慧遠答:“立身行道。”這句話也出自《孝經(jīng)》?;感Q善。原來準備好問難的話,不敢再說了,就說要去征討殷仲堪?;圻h不回答這個敏感的話題,回避了?;感謫枺?ldquo;何以見愿?”慧遠答:“愿檀越安穩(wěn),彼亦無他。”問到意愿?;圻h才說愿檀越(施主)你安穩(wěn),對方也不要有事。
桓玄下山后對左右隨從說:像遠公這樣的人,實是我生平所未見過的。
桓玄大概不會想到慧遠的安穩(wěn)是說,這樣的你爭我奪于你自己也不好。六年后,如日中天的桓玄被另一個更大的軍閥劉裕殺死。這年他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