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當初胡適的提議,清華方面在聘請了王國維、梁啟超二位大師后,本欲聘另一位名蓋當世,為天下士子服膺的大師、外號“章瘋子”的章太炎前來聚會。但自視甚高,目空天下士,且素與梁啟超不睦的章氏,不愿與王、梁二人共事,得此禮聘,“瘋”勁頓起,拒聘不就,據(jù)說當場將清華聘書摔于地下,并踏上了一只腳。自此,清華校園失去了一位儒林宗師。
國學研究院既開,僅王、梁二位導師顯然不足以應付各科學業(yè),于是,清華教務長張彭春借此機會,積極薦舉與他同期留美,時年34歲,才情超群,知識廣博,號稱“漢語言學之父”的哈佛博士趙元任前來助陣。曹校長聞知,欣然同意,立即發(fā)電聘請。作為國學研究院主任的吳宓,此前亦向曹云祥強力推薦正在柏林研究院攻讀,號稱“三百年僅此一人”的史學大師、37歲的陳寅恪前來清華擔當教授之職,經(jīng)過一番周折,曹校長允之。未久,陳氏歸國應聘。
這就是當年令天下學界為之震動,被后世廣為流傳并影響深遠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
[1]《四十自述》,83—84頁,胡適 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回想明復》,胡適,載《科學》第十三卷第六期,1928年出版。
[3] 名單轉(zhuǎn)引自《胡適評傳》,176頁,李敖著,文匯出版社2003年版。
[4]《四十自述》,84頁,胡適 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