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傅斯年為何要殺丁文江 1

大師遠去 作者:岳南


丁文江(字在君)作為曾在歐洲劍橋、葛拉斯哥等大學求學七載,并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時歸國的老“海龜”,以他的聰明才智和淵博學識,很快成為中國地質學界的領袖。先后出任中國地質調查所首任所長、中央研究院總干事等職,號稱“現(xiàn)代中國地質學之父”,為學界同仁推崇敬仰

192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人類學)博士學位的李濟歸國,在一位叫凌冰的美國克拉克大學時期結識的學長舉薦下,接受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之聘,先是擔任人類學、社會學兼及礦科教授,第二年兼任文科主任,其間結識了當時中國著名的礦物學家、地質學家翁文灝,并通過翁結識了在李濟人生旅途上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國際級學術大鱷、地質學家丁文江。

據(jù)李濟回憶說,他與丁文江交往的淵源,可追溯到在美國留學時期。一次,李翻閱一本由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辦的《館刊》,扉頁竟是一位中國地質學家的半身照片。那“銳利的目光與側出的兩鉤胡尖”,給李留下了“鮮明的印象”,這位地質學家就是丁文江。“我在美國當留學生的時候,就對丁先生非常崇拜;不但我崇拜他,美國學術界許多人士,對丁文江先生也非常景仰。” [1]從李濟的這段話中可知,丁文江至少在李濟求學時代已經(jīng)聞名于西方學術界了。

在地質學家翁文灝的穿針引線下,李濟懷著景仰崇拜之情與丁文江相會于天津。頗為年輕又具有遠大抱負的李濟,自從和這位“風采翩翩,學問淵博,見解超人,”而且“性格爽朗,直率,做事頗有決斷”的“丁大哥”做了一番交談后,從“非常投機”,很快轉化為“更加佩服。同時還發(fā)現(xiàn),丁文江先生有許多意見,實在與我自己的意見有很多相符合的地方。”“他的恢宏的見解,更提高了我對于中國學術的希望。”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正是這種志同道合的血性與因緣,使兩人結成終生摯友。后來,李濟再度受“丁大哥”的鼓勵和支持,回到清華母校國學研究院以講師的身份擔任導師,加入了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大師的行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