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西亞·馬爾克斯傳 無法入睡的馬孔多(7)

加西亞·馬爾克斯傳 作者:依蘭·斯塔文斯


自從小說出版之后,大家就開始探討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寫作技巧。比如,傳言說《百年孤獨》原來更長,加西亞·馬爾克斯燒掉了1000頁,對此他指出:“不對……不過,所有的傳說自有其真實的成分,這倒令人感到奇怪。我寫完之后,扔掉了所有筆記和材料,所以小說里這些東西的痕跡一點也沒有。如此一來,批評家們不得不就事論事,不必尋找原來的材料。我每寫一部小說,都要收集很多材料。這種背景材料才是我私人生活中最親密的部分。這多少讓人感到尷尬——如同穿著內(nèi)衣遇上生人?!辈槐伢@訝,在公開妒嫉成功、仇視成功的大陸上,總要有人指控加西亞·馬爾克斯剽竊。1970年波恩作家大會,勒蘭茲就指控說《百年孤獨》以巧妙的方式改寫了巴爾扎克的《絕對之尋求》。在巴黎,馬爾塞爾·巴爾加斯比較這兩部小說后,暗示說一部小說里的一些元素出現(xiàn)在另一部小說里。在洪都拉斯,雜志《精靈》刊發(fā)路易斯·科瓦·加西亞題為《巧合還是剽竊?》一文。加西亞·馬爾克斯回憶說,這些指控傳出后有人將巴爾扎克的作品送到他手上。他說:“我從來沒讀過。我現(xiàn)在對巴爾扎克不感興趣了,雖然我一度見到他的書就讀——然而,我是一掃而過。一部小說來自另一部小說,這種說法相當輕巧,膚淺,令我感到意外。還有,就算我承認之前讀過他的小說,決定從中剽竊,那我的作品里至多有五頁可能來自《絕對之尋求》。要是最后分析的話,不過才一個人物,那個煉金術士?!?/p>

他又說:“我想,批評家們應該繼續(xù)找下去,在其他200部小說里搜尋一下,查一查我小說里的其他人物都是從哪來的。除此之外,剽不剽竊我一點也不在乎。如果明天我要寫《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我就寫,能有機會再寫一遍,這豈不是大好事。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肺艺f了不少,我相信這部作品在我生活里是最重要的;自從我讀完以后,作品的絕對完美就令我感到震驚。一次在加勒比海邊的一個地方,我碰到了與《俄狄浦斯王》這出戲很像的情形。我就想寫點東西,取名《俄狄浦斯市長》。果真寫出來的話,就沒人指控我剽竊了,因為我一開始就稱他為俄狄浦斯。我想,剽竊這個說法到此為止。在《百年孤獨》里,我自己能說出來到哪里去找塞萬提斯或拉伯雷——不是要抬高我的作品,而是因為我從他們那里借來了東西,放在了里面。但我還可以在書里一行一行地搜一遍——這是批評家們永遠辦不到的——然后指出哪一行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哪個事件或哪個記憶。要是和我母親談論這些事,那將是很奇怪的經(jīng)歷;她還記得不少故事的出處,描述起來自然比我更忠實,因為她還沒把這些加工成文學。”

所謂剽竊一說應該放在語境里來理解。加西亞·馬爾克斯屬于文學爆炸那代作家,而文學爆炸又與博爾赫斯的《皮埃爾·米納德,吉訶德的作者》不無關聯(lián),這個短篇結構上如同文章,最早發(fā)表在1939年5月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南方》雜志上,故事里的主人公是19世紀的法國象征主義者,他想重寫——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是脫離原著的重寫——塞萬提斯的大作《拉曼查的堂吉訶德》,這部作品是400年前完成的,分兩部分出版,第一部分在1605年,第二部分在1615年。這個構思很有創(chuàng)意:博爾赫斯對閱讀的藝術和剽竊這一概念進行了剖析。一個作家能不能“寫”一部原來屬于別人的作品?在博爾赫斯的故事里,這顯然是有意為之。最后,雖然塞萬提斯和米納德的創(chuàng)作在表面上是相同的,但二者意義不同,因為這兩部作品出自不同的語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