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邏輯世界想到的 4

翻皮球 作者:梁小斌


然而,我們看不出哪個作家有揭示生活的欲望,因為,中國人是不善于有驚異感的人。任何大驚小怪、想不通的問題,都將遭到智者的棒喝。驚奇是珍奇的浪花,是對理解俗見的最早挑戰(zhàn),但是,挑戰(zhàn)者的不幸證明了那是不幸的挑戰(zhàn)。

中國文化依我膚淺的“理解”,它非常懂得把該揭示的事物和需要掩蓋的事物熔于一爐。老子的思想作為自然觀類似于一種自然熔爐,與后來出現的社會熔爐的闡釋者孔子的思想相比,前者作為熔爐,只是略為大一些。但從構造上分析,其思維方針同出一轍。我們基本上承認,這兩種思想是兩種“范疇”的概念,作為能夠包含人性和人生行為的最終尺度,他以“境界”的面貌出現,或以“無邊無際”的框架結構出現,在這里面,兩位智者謙和地放縱著世界和人??鬃釉唬?ldquo;自由而不逾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我不禁想到俗語,肉不論怎樣“全都爛在鍋里了”。

我至少認為,老子不是這個世界和人的揭示者,而是掩蓋者。以老子推崇備至的“庖丁解牛”的故事為例,庖丁解牛已達到不見牛的境界,隨其刀刃自由來往其間,秦文君因此受到啟發(fā),以為是悟道。這么說,庖丁解牛的整套動作是似乎看不出破綻的至上完善的動作,但是,秦文君“看見”庖丁解牛的完美,其“看見”則完全是虛設的,因為我們很難看見完全獨立于人之外的完美體系。那套完善動作一般人很難做到,只有當它成為精神的追求目標時,庖丁解牛的精神價值才被人“理解”。這樣,老子等于只是承認了夢幻世界,至于庖丁在解牛時,有時刀子從手中飛出這些不能展示于人的動作,老子是懶得去發(fā)現的。我在觀看韻律體操的時候,對此體會較深。地毯上身軀的旋轉者在說明動作嫻熟的至上境界,我僅做完美的境界來解,忽然我看見藤圈滾出了界外,體操運動員“慌忙”停止旋轉把藤圈取回來時,我的感覺整個不對頭,千真萬確,紅地毯上的人只是在“表演”。這么說,表演者一定掩蓋了某些東西。

被掩蓋的真實,一定要呈現出來。

思想的驚奇之處,當是現實生活的令人驚異之處。當那位表演者去拾滾到界外的藤圈,我認為這就是她動作的中止之處,笨拙瞬時間籠罩,不,是照亮剛才一掠而過的整套優(yōu)美環(huán)節(jié)。不過,反過來說才是:笨拙動作一掠而過,而優(yōu)美的掩蓋則使余下的呈現立刻變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