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太平靜了,似乎只是陳述了一個簡單的事實,但我只在一瞥之間,眼淚就從墨鏡后流了出來。一個于我而言的“事件”,便在這一瞬間發(fā)生。
他是為了尋找工作而來到了這里,我呢?是為了什么來到了這里?那個曾經(jīng)真理一樣無欺的理由,如今只能勉強說出——是的,我是為了愛情。他沒有找到工作,那么我呢?是否找到了愛情?我驚悸于此時此刻自己內(nèi)心所產(chǎn)生出的懷疑:是什么令自己在數(shù)年之后,已經(jīng)成為那個夢中女孩的丈夫時,卻對當初的目的羞于啟齒,并且對如今的結(jié)果也不能夠確定?是的,我驚悸,驚悸于生活的狼藉和人在這狼藉面前的信心的喪失,驚悸于生活對夢想的磨損以及信心喪失的這一瞬所囊括的生命的全部秘密。數(shù)年前的那個九月,先于我抵達這座城市的,是被火車托運而來的書籍、畫具、打口碟,還有我憧憬著的愛情,那是一個青年所有的家當。如今,我在這座城市成了一個女人的丈夫和一個男孩的父親,他們成為我身份的最基本注解。我也回不去了,我們都再也回不去了,我們誰都無法回避走向異鄉(xiāng),為了我們心中這樣或者那樣的目的。我們身在異鄉(xiāng),在時時襲來的沮喪面前,唯一可做的,也許只是讓當初鼓舞自己的那目的,無限地在心頭閃回和延續(xù),告訴自己,這所有的曲折,都是我們?yōu)榱四菢右粋€目的所作出的選擇。我們被一個目的吸引而去,這樣一個姿態(tài)的全部秘密在于:我們對生命充滿了希望。那么,絕對不要喪失希望,盡管這一路上布滿了舍棄、挫敗、拒絕和令人心悸的“很餓”。
我鼓了很大的勇氣,才在男孩子的面前放上了一些錢。我需要與之斗爭的是,自己心里的那一份矯情以及虛弱的無力。我想對他、也對自己說:我們還要繼續(xù)。
候鳥飛翔時,從不區(qū)分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天空與大地,是它們的家,也是它們的旅途。那么,在一只候鳥的語言里,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虛構(gòu)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