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前往柬埔寨之前,我就從LP和各大自助游門戶網上搜尋過很多關于柬式火鍋的信息,對這個略帶神秘色彩的柬式火鍋充滿了好奇。
這是吃貨的“好奇心”,對于沒吃過的東西總是有著比美景還要期待的心。在經過金邊的烤魚洗禮之后,大叔一直為自己沒能從國內帶一些康師傅方便面過來而苦惱。
大叔是我們在路上“撿”來的,這種“撿”人的形式在背包旅行中十分盛行,把落單的人一個個聚集起來,自然多了許多旅行的同伴。
在越南境內坐車閑聊時,我就推薦過大叔去吃神奇的越南法棍。這一次聽我提到柬式火鍋之后,大叔眼睛瞬間一亮,甚至好幾次把女王宮“猴王”頭上拿著的矛看成了吃飯的刀叉。
于是,下午在吳哥窟游蕩的時候,一行幾人就已經在憧憬晚上的吃貨之旅。我把這種在吳哥窟里眾神面前流口水的行為視為大不敬,在驅車離開吳哥窟的時候一直沒敢回頭,但聽到晚上要去享受大餐的大叔卻摩拳擦掌好生快活。我們的尋找之旅從一句“火鍋用英語怎么說”開始。我和大叔領著澳洲小蘿莉站在老市場的街頭面面相覷,大叔想了很久也沒有憋出一個英文單詞來,這個時候小蘿莉成了我們的救星——“火鍋,不就是hot pot嘛”。于是我們便沿路尋找hot pot的蹤跡。
但是事實告訴我們,一山還有一山低,在你郁悶英語不太好的時候,你發(fā)現柬埔寨人的英語更不靠譜。無奈之下,我們一行三人只好拿出紙筆,迅速畫了一個帶煙囪的火鍋,周圍一圈碟子繞之,碟子里還有清晰可辨的蔬菜魚肉等等配料的圖片。路人們瞬間明白了,這不是“BBQ”嘛。于是指著前方不遠處一個很熱鬧的攤子說,那里便有我們千辛萬苦要找的柬式火鍋。
柬式火鍋乃是我們在柬埔寨期間嘗到的最美味的晚餐之一。這種柬式BBQ的鍋向中間拱起,周圍有槽。拱起部分烤牛肉,頂端另外擱一塊肥肉,烤出的熱油不斷流下,與槽中黃油融合在一起,新鮮蔬菜就置于這油中燙熟。牛肉與蔬菜配上特殊的柬式蘸料,味道十分鮮美。蘸料帶點酸甜味,還有多種味道選擇,濃淡也可以自調。
我們點了不少菜,最后的餐費卻很便宜,這樣一個爐子才只要8“刀”而已,折合成人民幣每人只要20來塊錢。這點錢在廣州、北京、上海大概只能買一碟火鍋的醬料吧,而且這還是給我們這種“外賓”的價格,本地人只需三分之一便可以享受。
我一直覺得柬埔寨是一個可愛又可恨的國家??蓯壑幵谟?,我在柬埔寨遇到的人都非常淳樸,從吳哥窟里撿垃圾的母女,到圣劍寺外面問我英文單詞的小朋友,都深深地透露出一種最原始的樸實。
可恨的是自從來了柬埔寨之后,身為一個吃貨的我從來就沒吃過一頓飽飯。
物美價廉的越南菜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無法撼動,但是每一次在金邊吃飯點餐的時候我總是只能叫一點點東西吃,臉上還要裝出一副淡定的表情,心里卻已經把廚師和老板都給按在地上罵了一遍。
回國后回憶起這一段旅程,我常常對朋友說:暹粒街上物美價廉的火鍋和之后遇到的高棉廚房救活了我,才澆滅了我的怒火。
然而,暹粒的這段美食之旅也給了我另外一番遐想,回國之后我時常懷念在這些簡易搭建的餐廳里吃飯的日子,不怕城管,也不怕衛(wèi)生檢疫部門的拜訪。就像許多年前的中國一樣,我們可以隨意地出入路邊大排檔,不用擔心地溝油的危害;我還可以在最熱的夏夜找一棵樹乘涼,偶爾買1塊錢的冰棍,也不用憂心這些冰棍是不是用皮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