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子陳小達自殺(2)

陳伯達傳 作者:葉永烈


她說,那是在1982年盛暑,杭州熱不可當。為了照顧老干部們,有關部門安排他們到莫干山休養(yǎng)。受報社派遣,馮穎平到莫干山采訪。

在山上,有人指著一位個子中等偏矮、步履蹣跚、滿頭皓發(fā)、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神秘兮兮地說:“他就是陳伯達的第一任妻子!”

從此,馮穎平開始注意這位老太太,得知她的名字叫諸有仁。

很快,憑著記者的職業(yè)習慣,馮穎平發(fā)覺諸有仁常常離群索居。馮穎平認為,盡管陳伯達是人所共知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16名主犯之一,諸有仁雖是陳伯達的第一位妻子,但早已離婚多年,不應該受到冷遇。

馮穎平主動地去接近諸有仁,諸有仁便帶她到自己的房間里聊天。從聊天中馮穎平得知,諸有仁早在1925年就參加革命,她的姐夫是中共早期著名領導人之一——羅亦農。她在羅亦農的影響下,前往蘇聯(lián)學習,在那里結識了陳伯達,并在回國后于1933年與陳伯達結婚。后來,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陳小達。

老人說到這里,突然冒出一句:“江青害死了我的兒子!”

馮穎平未敢詳問,老人也沒有仔細說下去。

由于在山上馮穎平與諸有仁相處甚為融洽,下山時諸有仁邀請馮穎平到她當時所住的地方——新安江紫金灘。

在紫金灘,諸有仁打開塵封已久的照相冊給馮穎平看。從那些發(fā)黃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諸有仁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合影,揭開了諸有仁不平凡的身世。

諸有仁念念不忘她唯一的兒子陳小達。諸有仁說,1939年夏天,周恩來去蘇聯(lián)醫(yī)治摔傷的胳膊,陳伯達和諸有仁托周恩來把5歲的陳小達帶往蘇聯(lián)。

此后,諸有仁與陳伯達離異。陳伯達又結婚了,而諸有仁一直獨身。

解放后,諸有仁在四川重慶工作多年,后來,又調到北京工作。

諸有仁時時懷念著兒子陳小達。兒子回國之后生活在陳伯達身邊,但是也常來看望母親諸有仁。

兒子長大成人,給了諸有仁很大的安慰。

當她得知兒子陳小達突遭不幸,如五雷轟頂。

在痛失唯一的愛子之際,她已年過半百。她格外感到孤獨,就向組織上提出,要一個養(yǎng)女,以便能夠照料她的晚年。

組織上答應了。她從四川老家的親友中,認了一個女孩作為養(yǎng)女。

她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女孩的戶口遷入北京,并安排了工作。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了。

養(yǎng)女有了對象,諸有仁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養(yǎng)女一旦成家,跟她生活在一起,那就更熱鬧了。

就在這個時候,大劫大難開始了。在“文革”中,諸有仁被打成“蘇修潛伏特務”,受盡折磨。她的養(yǎng)女也“上山下鄉(xiāng)”,和男友一起被遷往黑龍江,從此與諸有仁沒有聯(lián)系。諸有仁再度陷入空前的孤獨之中。

后來,她離開北京,南下浙江,在新安江紫金灘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大約過于閑暇,她沉醉于往日的回憶之中。

她曾關注陳伯達的消息,畢竟她與陳伯達有過一段婚姻。久久地在報紙上見不到任何關于陳伯達的新聞,甚至不知道陳伯達是否尚在人世。

直到陳伯達作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16名主犯之一被押上歷史的審判臺,她才從報紙上見到他的照片,才從電視中見到他的模樣。她仿佛有著隔世之感,因為她頭腦中的陳伯達,她家老照片上的陳伯達,不是這等老氣橫秋。

不過,由于陳伯達再度成為“新聞人物”,人們對她這位孤老太也多了一份關注——在背后指指戳戳:“喏,她就是陳伯達第一任妻子!”

她風聞人們在背后的議論,也就越發(fā)遁世離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