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畢生致力于哲學和邏輯學的研究,成果卓著,影響深遠。他是現代中國哲學和邏輯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傳播者,也是我國第一個在中國系統(tǒng)地介紹西方邏輯學,也是第一個運用西方哲學的方法融會中國哲學的精神建立自己完備的哲學體系的中國哲學大家。
1925年,金岳霖學成歸來,任教于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哲學系,后在西南聯大主講邏輯學和哲學。上世紀50年代初,適逢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全國6所大學哲學系合并為北京大學哲學系,金岳霖出任系主任。1955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學部成立,金岳霖任學部委員,同年9月,出任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兼邏輯研究組組長。金岳霖畢生與哲學為伍,視哲學如生命,是當代中國哲學發(fā)展的最忠實的踐行人和見證者,借金先生本人的話講,就是一只地道的“哲學動物”。
在外人看來,邏輯、哲學等學問枯燥乏味,了無樂趣,研究起來肯定是一個苦差事,因而對金岳霖對邏輯、哲學的癡迷程度常感驚奇甚至費解。在學生時代的蕭珊看來,邏輯這門學問特別是后半部全是符號,簡直就是高等數學,學起來枯燥之極,因而,在西南聯大就讀時,作為金岳霖的學生,蕭珊直言不諱地問自己的老師為什么要搞邏輯,誰也想
不到的是,金岳霖的回答竟然出奇的簡單:“我覺得它很好玩?!痹诮鹪懒乜磥恚壿?、哲學等學問非但不枯燥乏味,反而樂趣滿滿,“好玩”成了金岳霖癡迷于哲學、邏輯學的唯一動力。金岳霖的好友、詩人徐志摩這樣形容金岳霖研究邏輯學、哲學時的精神狀態(tài):“金先生的嗜好是撿起一根名詞的頭發(fā),耐心地拿在手里給分。他可以暫時不吃飯,但這頭發(fā)絲粗得怪討厭的,非給它劈開了不得舒服……”是說描述金岳霖對哲學的癡迷程度,頗為傳神。
出于教授學問之所需,也是金岳霖興趣愛好之使然,金岳霖在任教清華大學期間,開始了把現代邏輯系統(tǒng)地引入大學課堂的艱難歷程。金岳霖認為,從理論上講,任何學問都可自成系統(tǒng),而學問的系統(tǒng)化離不開邏輯的支撐,都必須運用到邏輯工具,無一例外,哲學作為一門專業(yè)性極強的學問自然也是如此,如果要實現中國哲學的系統(tǒng)化,也必須完善和發(fā)展邏輯工具。因而金岳霖在從事哲學教學和研究時,很注意將邏輯分析方法應用于哲學研究當中,這是金岳霖哲學研究的一大特色。在金岳霖的哲學著作中,精深的邏輯分析和嚴密的邏輯論證比比皆是,形成了他哲學著作的鮮明特色。
從1926年金岳霖留學回國后,發(fā)表第一篇哲學論文始,至1983年,哲學巨著《知識論》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止,近60年的研究生涯,雖著述不多,僅有《邏輯》《論道》《羅素哲學批判》和《知識論》等寥寥幾種。但其著作的學術含量之高、學術體系之完備、原創(chuàng)思想之豐富世所罕見,其中《論道》被著名的哲學史家賀麟譽為“一本最有獨創(chuàng)性的玄學著作”,《知識論》更是在中國哲學史上首次構建了完整的知識論體系,這一哲學體系不僅是中國現代哲學的重大收獲,也是民族哲學的翹楚。學者張申府曾這樣評價金岳霖對中國哲學發(fā)展的巨大貢獻:“在中國哲學界以金岳霖先生為第一人。”學術著作的深遠影響外,金岳霖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哲學、邏輯學方面的專門人才,其中不乏王浩、馮契、沈有鼎、殷海光等蜚聲海內外的著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