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話詞話的印象式批評(11)

中西新舊的交匯 作者:黃維樑


系統(tǒng)、理性、精密都是科學的特征;而對科學的追求,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最大的追求。二十世紀以科學標榜的心理分析批評、新批評和神話基型論,都為文學批評開闊了嶄新的境界。批評家從心理分析入手,揭開《 自君之出矣 》一詩的性象征,姑勿論這樣的詮釋與作者原意和歷史背景有無出入,如果這種析評是開風氣之先的話,則不愧是出色的招數(shù)( tour de force )。用新批評手法論詩、論短篇小說,往往使人對作品的技巧嘆為觀止( 梅祖麟和高友工析《 秋興 》八首和歐陽子析白先勇的《 冬夜 》,可算是代表性的論文 )。借神話基型論看出李義山《 燕臺詩 》的四季象征和《 錦瑟 》詩的遠征情境,這種批評,是二十世紀才有的“鄭箋”。這些批評的理論和手法,都是傳統(tǒng)詩話詞話所沒有的。為了擴大視野,每一門新的批評理論都值得我們注意和斟酌采用。不過,一如拙文《 王國維〈 人間詞話 〉新論 》結(jié)束處所言,“說不定有一天心理分析學再度把作品變?yōu)檠芯孔髡呱降馁Y料;基型論則把文學批評淪為人類學、文化學的附庸;而新批評的精讀細析則流于機械化,讀者會不勝其繁碎,看到一首二十言的小詩,竟有二十頁的分析,而立刻避之則吉。那時,如果沒有新的批評方法出來取而代之,或增而益之,那么,印象式批評也許會東山復出?!?/p>

東山復出云云,似乎說得危言聳聽,其實艾略特早在二十年前就發(fā)出過警告了。艾略特以為文學批評的功能在“促進對文學的了解和享受,……我們先要欣賞詩,覺得樂在其中,才能對詩完全了解?!热粑覀冞^分強調(diào)享受,便會淪于主觀性和印象性?!迥昵埃钗覀兝_的是后者,亦即印象式批評。……今天,我們似乎應該警惕,不可只有純粹解釋性的批評”。( Eliot,On Poetry and Poets,N.Y,1957,p.131 )李察茲雖重方法學,卻頗有點自知之明。他嘗言:“詩受到的折磨已經(jīng)太多了,有人讀詩,只為了找些東西來研究研究;有人讀詩,則為了應用自己心愛的理論?!保?I.A. Richards,Practical Criticism,N.Y,1929,p.302 )二氏所論,就是喧賓奪主的問題了,值得有心人深思。

印象式短小精悍的批評,是很難喧賓奪主的。上引的拙文,接下去這樣說:“印象式批評還有另一存在的價值,它那種以少言多、以簡馭繁的手法,是任何文字和言說所絕不能免的;即使最詳盡的文學史,不管是哪一國的,也免不了概括性的描述;日常言談中,即使最重精分細析的‘新批評’家,有意無意之間,也往往扮演了印象式批評家的角色——朋友閑談時問你看過某本小說或某部電影后,對它的評價如何,你能‘不厭其煩’地給他講解一天一夜嗎?這時,概括的、生動有趣的比喻式評語,就大派用場了?!陛p視印象式批評的人,以為它是“較壞的批評”,可是,我們要借用嚴羽的話說:“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敝辽?,印象式批評可提供若干靈感。《 滄浪詩話 》認為李白飄逸,杜甫沉郁;余光中先生用“小心求證”的方法,說明此“大膽假設(shè)”可以成立( 見《 中國古典詩的句法 》一文末段;又梅、高二氏論文亦可說證明了老杜的沉郁 )。葉嘉瑩女士的《 迦陵談詞 》,亦用類似且較細膩的方法,支持了《 人間詞話 》中不少印象式評語。說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印象式和新批評式的批評,竟是殊途同歸的嗎?二者的差別,是否只在所用語言簡繁之異?

( 1976年5月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