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并非遙遠的期待(6)

沉思的老樹的精靈 作者:黃子平


黃子平發(fā)表于《文學評論》的《論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發(fā)展》是他對自己藝術(shù)批評主張的一個有力的實踐。它不僅是美學的批評,而且還是歷史的批評。那篇文章中一如往常,在對歷史事實作出判斷時,具體而又不流于瑣屑;既尖銳又“平和”,表現(xiàn)出歷史縱深感和理論穿透力。他的“超脫”具體材料而對一個時期的歷史現(xiàn)象作出精約概括的能力,顯示了他成熟的老練。黃子平所從事的是對于困擾我們甚久的目光窄狹的、甚而是非藝術(shù)的干擾的棄置。他呼吁一種對生動的由平面到立體、由平行到交錯的藝術(shù)的歷史過程的研究。他特別強調(diào)的這種研究必須是以“貼近藝術(shù)”的方式進行的。

他們的文學活動剛剛起步,他們有待于經(jīng)受更艱難的考驗,他們現(xiàn)今的實踐也還存在著有待克服的弱點和不足。盡管如此,一代人確已實行了對于原有文學批評的超越。但我們的期待顯然不會在他們現(xiàn)有的水平線上停步。我們的期待是宏偉的,是不以一時的熱烈反響為終極的。尤其當我們想到一百多年前勃蘭兌斯所進行的文學批評巨大工程以及同樣是一百多年前別林斯基和他的同代人的所進行的劃時代的工作,我們的不可滿足的心理便愈益其甚了。

我們的期待有如別林斯基那樣在歷史地和現(xiàn)實地把握俄國文學時所擁有的那種胸懷的博大、視野的開闊,無處不跳動著對于現(xiàn)實問題的充分關(guān)切,而又無處不滲透著對于俄羅斯和世界文學濃厚的歷史意識。我們期待的是他那天風海濤般的評論的非凡氣度和充滿智慧與激情的語言,以及他自一個具體作家、一部具體作品出發(fā)而推及整個一個時期俄國文學的針砭,乃至對于當代文學巨人的不留情面的批判,他對于文學發(fā)展的整體性把握和精明預見,都正是我們所期待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