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并非遙遠的期待(5)

沉思的老樹的精靈 作者:黃子平


我們寄希望于青年批評家的顯然比他們目前已達到的為多——盡管他們在這個領(lǐng)域已作出了令人羨慕的成績。我們這種寄望基于我們已有的文學(特別是文學理論批評)曾經(jīng)衰落的事實,更受到了一個開放的社會要求開放的文學的現(xiàn)實的鼓舞。以我們這樣有著令人羨慕的悠久而豐富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以我們的全體人民所經(jīng)歷的巨大的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磨難,以我們?nèi)缃裾跔幦〉某錆M艱險的大事業(yè),我們理應有一個引起世界重視的文化和文學的繁榮,我們理應有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與我們的歷史和現(xiàn)實相稱的文學家和批評家。一代人沒有辜負時代寄予他們的厚望,他們?yōu)榇俗鞒隽苏J真的努力。黃子平入研究生院不久發(fā)表了《當代文學中的宏觀研究》, 他宏觀地考察了當代文學研究中具有實質(zhì)意義的問題,提出了一個新鮮中肯的命題:它的“特長”也就是它的“特短”。這就是,當代文學的研究由于是當代人對于同時代文學的研究,時間的篩子對它來說表現(xiàn)為極大的吝嗇?!八慕嚯x觀察常常局限了他的視野或局限了他的判斷所應有的‘超時間性’。他往往為激情的迸發(fā)犧牲了研究工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不可避免地帶有同時代人共通的局限和偏見?!薄懂敶膶W中的宏觀研究》這些論證依然體現(xiàn)了我們前面論及的他對于社會和文學問題的敏銳判斷力,體現(xiàn)了他求實的科學學風,更重要的是,就是他嘗試著以遠距離的、“超時間性”的長鏡頭考察文學實際的開端。這種考察的特點在于,他試圖把他所掌握、涉及的“材料”都納入他對中國的,乃至世界的文學的歷史整體性思考中去。當他這樣做的時候,當然斷然地拒絕了以往習見的那種人為的支離破碎的“切割”,那種貌似注重實際實則近于瞎子摸象式的推理和分析。因為獲得了縱深的歷史感,他的批評風格呈現(xiàn)了青年人難得的那種老練精到的特點。從局部說,他很苛刻,甚至顯得挑剔;從整體說,他又寬容和大度。當他把一個個具體的文學現(xiàn)象放置于宏闊的歷史背景中考察,那種拘于一時一地的淺層次的好、壞的判斷消失了,而表現(xiàn)了一種對于存在的合理性的理解。他提倡的宏觀研究,以雙向的立體思維打破了單向的平面思維模式,由于他把文學現(xiàn)象看作了多層次多結(jié)構(gòu)的整體,要求在豐富的“歷史儲存”中接受并闡述全部新的文學信息,呈現(xiàn)在評論家面前便是一片超脫了以往那種拘于時事和氣候而作出的某種判斷的局限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