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zhuǎn)喻(4)

轉(zhuǎn)喻 作者:熱拉爾·熱奈特


像出現(xiàn)在《波多里諾》安伯托·艾柯(UmbertoEco):《波多里諾》(Baudolino,2000),法譯本,格拉塞出版社(Grasset),2002年。中的第二敘述者(故事內(nèi)敘事中的),確切地說,他的身份是需要被辨認的,因為他是主人公本人的另一個替身。1204年,當他在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朝圣者”抓獲時,他曾經(jīng)向尼賽塔斯講述自己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而這段口頭自我陳述的敘事——我想確切地說,每句話都是變得非常繁瑣,細碎,一筆帶過,甚至多次不加任何預告,就轉(zhuǎn)變成第三人稱異故事敘述口吻,由可能處于第一故事層的敘述者敘述。這樣的敘事很容易讓人把敘述者簡單地等同于作者安伯托·艾柯本人,這與簡單地將故事外的敘述者誤認為雷納瑪里亞·里爾克很相似,因為敘述者的話語突然在《馬爾特?勞里茲?布拉格手記》奧地利作家雷納?瑪里亞?里爾克的作品。譯注。的最后幾頁中取代了作品主人公的話語。

在“新小說”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尤其是在阿蘭?羅伯格里耶的創(chuàng)作中,這種類型的轉(zhuǎn)敘隨處可見,最有系統(tǒng)地運用此手法的也是這位新小說家。他在具體描繪某些場景時,常常將場景“故事化”,或者在那些傳統(tǒng)樣式的敘事中,運用過去時態(tài)或者運用現(xiàn)在時(最常見的)的敘述及描寫手段,將某些場景并置起來;此外對每個場景細致入微的分析,更說明了這些場景絕大部分都是來源于人的主觀意識,或者來自元故事中的信息:人物的回憶、夢、幻覺、遐想以及各種虛妄的無稽之談等,當然不包括這種信息,即非嚴格意義上的敘述或者非言語方式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信息,譬如故事敘述中所出現(xiàn)的畫面,或者類似于《在迷宮里》中所出現(xiàn)的畫面等。因為這類故事周圍所出現(xiàn)的各種因素進入故事敘述中或者從中退出,都必須服從作者的意愿。我們還會在更久遠時代,在更能說明問題的背景下,發(fā)現(xiàn)這種敘事技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