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吧,
努力活下去吧,
不活著,就是個錯誤。
——柯林·威爾森《旁觀者》
不能去死,所以就活著
你是非常重要的。即便現(xiàn)在還處于一事無成的境地,你也仍是
富有價值的。
然而,人不是因為有價值才活著,而是因為活著,所以才有
價值。
大三時,我們系的社團為了舉辦學術節(jié),采訪了成功的前輩,同時募集了資金。我們組訪問的那位前輩,是一位首席法官。他大學期間就通過了司法考試,并以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工作后,他在同一批同事中總是獨占鰲頭,所以平步青云,最終成為了備受擁戴的頭號大法官(韓國最高法院法官)候選人。總之,他可以說是全國的法學系學生們的榜樣。
一天傍晚,我們去他的辦公室采訪了他。見到我們這群特地來拜訪他的后輩,他非常高興,執(zhí)意要請我們吃晚飯。一起吃了烤肉之后,我們又去了一家雅致的小酒館。酒至微醺,大家已經不像在辦公室時那么拘束,坦誠地聊著各種話題。當七嘴八舌的人群突然安靜下來的時候,一個朋友這樣問那位前輩:
“您為什么活著呢?”
酒桌上冷不丁冒出這樣的問題,而且還是個沒頭沒腦略有些不禮貌的問題,氣氛頓時就冷了下來。大家齊刷刷地看向那位法官前輩,想知道他會有什么反應。然而他的回答讓我們倍感吃驚。
“因為不能死,所以就活著嘍。”
不是自嘲,也不是玩笑,既不悲壯,也不是戲謔,但那種語氣仿佛承載了許多的含義。我非常驚詫。大韓民國過著最讓人羨慕生活的人,他活著的理由僅僅是因為“不能去死”?
那么,拼了命想變成他那樣的我們,又算什么?
倘若他的理由是“為了實現(xiàn)大韓民國的司法正義”之類的偉大道義,或是“一定要做一次大法官”之類的個人理想,我都不至于那么驚訝。當時22歲的我只是模模糊糊地覺得:
“原來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功,人生都會有無法填補的空虛
啊……”
自己為什么有價值
如今,我也快到了那位首席法官的年紀。
那么,我們?yōu)槭裁椿钪??我們的生活為什么有意義?
人們總是認為,一定要取得能夠被社會認可的突出業(yè)績和成就,才能算是有意義的存在,其實并非如此。就算是大韓民國所有的法律系學生最崇拜的首席法官,在他對自己生命的尊重面前,那些成就也不過如海邊的沙堆城堡一般渺小易逝,一個浪花過來,就被沖毀了。所以,一個人的價值,是自己賦予自己的。只有意識到自己的高貴,才能夠真正地尊重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作為一個大人去生活。成年人內省的作用,就是要認清自己的價值。
自己為什么重要?當自己處于一事無成的糟糕境地時,為什么仍要覺得自己有價值?在我看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有你愛的人,有愛你的人。
參加突然辭世朋友的葬禮,心里想著,說不定下個要離世的人就是我了。這樣想,并不是平白地感傷。朋友是那么健康的一個人,可是突然就因為心臟麻痹去世了。這種事情要是發(fā)生在我身上,我也同樣束手無策。每次開車遭遇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狀況,我就會像某位詩人描寫的那樣,想想自己今天是不是穿了干凈的內褲。
經歷了三次輕微的車禍之后,我就完全變成了一個膽小鬼。只要車速接近80公里每小時,我就會緊張地死死抓住前面椅背上的把手,并且飛快地回憶自己是什么時候換的內褲。
摘自吳奎源 《死后的內褲》
死的時候穿了什么樣的內褲,這跟別人有什么關系,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很想知道,我會穿著什么樣的內褲死去。于是我就想象了一下穿著壽衣的我躺在自己葬禮上的場景。在某醫(yī)院的葬禮禮堂13號廳里,我的照片被放大了擺在正中央,相框上裹著黑色的綢子,我的老婆和兩個孩子穿著喪服站在右邊。人們隨過禮之后走進禮堂,獻上一炷香或一束菊花,和我的家屬行過禮之后,就去隔壁喝一碗牛肉湯?;蛟S有人會聊起我生前的種種,并為此傷心難過,但可能也有人忙著和久違的同窗舊友敘舊聊天,幾乎快要忘了參加的是誰的葬禮。
當我生命終止的時候,在我的遺體告別式上體現(xiàn)出的價值有多少呢?不正是因愛我而傷心和因恨我所以傷心的人的總和嗎?如果現(xiàn)在我將死去,最讓我放心不下的,不是我攢下的錢或得到的職位,而是我最愛的人們。當有人因為再也見不到我這個簡單的事實而心痛時,那就證明了我的價值。
我所深愛著的人們,以及愛著我的人們,他們就是我的價值。這與我掙多少錢、身居何位無關,無論在別人看來我多么糟糕無能,只要有和我分享愛的人,那就是我死前創(chuàng)造的價值。愛人和朋友的數(shù)量多少,其實也不重要。即使能證明我人生價值的人只有一兩個,那也已經足夠。只要用心地愛過他人,也被人用心地愛過,這樣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每次覺得人生苦海無涯時,我就會想起我愛的人。那些想被他們繼續(xù)愛著的希望和讓自己變得更值得被愛
的決心,促使我更加努力地活下去。
所以,即便你處于糟糕境地,但只要有你愛過的人,你的生命就是有價值的。
第二是因為,你還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不一定要做出捍衛(wèi)世界和平的偉大壯舉,只要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或者讓他人變得更幸福一點,就是令人非常開心的事情。和兒子一起拼出了一個樂高模型,也讓人覺得開心,仿佛真的創(chuàng)造出了那樣一件物品;栽幾盆小花,打掃一下家門前的路,也能讓地球上的一個小小角落變得更美。讓人快樂,與人方便,只要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哪怕只是一點點,那就是我的價值所在。
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才干,也不一定要捐出多少錢,哪怕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就是在為這個世界做貢獻。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普通人,但是身為老師,只要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授學生知識,幫助他們完善自我,他們就會變得更優(yōu)秀一點,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一點。不僅僅是老師,貿易公司的職員努力推出更優(yōu)質的產品,面包店的師傅努力做出美味的糕點,總之,只要不去偷盜行騙,只要能做好自
己的工作,這世界就能變得更美好一點。
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對幾個人產生影響,也并不重要。至少母親、妻子是能夠讓我的世界變得溫暖的重要存在。如果沒有一張包裹疲倦身軀的毯子,就算躺在大理石和黃金砌成的宮殿里,也無法放松地休息。家庭主婦就像是這樣一張?zhí)鹤?,雖然不耀眼,但卻必不可少,正因為她們并不耀眼,反而更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只有她們能把你的幸福溫柔包裹。在鍋碗瓢盆的音符中忙碌的妻子,她那小小的肩膀,對于我而言卻是整個宇宙。
所以,只要你能讓世上的某個人覺得更幸福一點,就算沒有幾個人認識你,你的生活也是有價值的。
第三,因為你正在一點點改變。
有一回演講時,我曾經把人生比喻成智能手機——一部隨著開發(fā)的應用軟件越來越多,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強大的智能手機。很多年輕人都能夠輕松玩轉手中的智能手機,但當他們一聽說“人生”這部智能手機只能用來打電話,就立刻變得抱怨和不屑。我個人非常喜歡智能手機的這個比喻,其實這個想法是在讀尼采的著作時想到的。
用尼采式的表達來說,每個人都是具有某種卓越價值的完成體。尼采的“超人(ubermensch)”思想非常有名,他認為超人并不是從深山來到俗世的得道高人,也不是像上帝一樣的絕對存在,而是擁有著“個別可能性”的任何一個人。尼采認為“人類為了完善超越性價值,每個瞬間都在做著希望不斷克服自我的決斷”。
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到極致的一面,為了使它再有一點突破,人們一直在和自己的極限努力地做著斗爭。尼采的思想很精彩,但是表述起來卻很困難。我一直苦于不知如何表達才能讓學生們更容易地理解,后來就想到了智能手機的例子。無論是智能手機也好,尼采也好,我想傳達的信息只有一個:“努力成為一個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吧?!?/p>
所以,就算你不能創(chuàng)造出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只要朝著最好的“我”的方向努力,你的生命就是有價值的。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那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超人樣子”,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超人就在你不斷克服自我的努力中。而且,無需被他人認可,因為核心就是自己。所以,超人追求的不是令人艷羨的收入或職位,也不是多么出色的愛人或子女,而是在一點點的學習和成長中,讓自己變成一個更豐饒的存在。換句話說,世人的評判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人的價值,只有自己為了成為自己的超人而付出的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人的價值。我們,就是我們所嘗試著變成的那個樣子。
這種嘗試往往是一點點實現(xiàn)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為感到自己逐漸變得更好而開心。人的幸福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考核分。人并不是只有達到某個絕對值,才能變得幸福,而是覺得自己今天比昨天、現(xiàn)在比期待中又進步了一點點的時候,便會覺得幸福。
要如何做,才能夠變成更豐饒的自己呢?豐饒不是可以“擁有”什么東西,而是指自己“變得豐饒”。所以,相比擁有什么,更重要的是經歷過什么。擁有的東西早晚都會失去,但經歷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多去體驗和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成長,這就是人生的豐饒。
你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能夠再多愛一點人和被多一點人愛的你,是有價值的;富有使命感,幫助他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你,是有價值的;為了完善自我而一點點不斷經歷和學習的你,是有價值的。
最有價值的,是一切從現(xiàn)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