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蒙斯到馬恩河再到蒙斯(4)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史 作者:(英)菲利普·史蒂文斯


由于朗熱扎克在這三天中將法第五集團軍由一開始的準備進攻狀態(tài)迅速調整至進行后撤,這種運作使法國避免了遭受滅頂之災。當時他們面對的德軍人數(shù)眾多,一旦德軍擊敗他們,一路上將再不會遭遇任何抵抗,到時巴黎將危在旦夕。盡管如此,后來朗熱扎克竟被霞飛解職,而霞飛的理由僅僅是朗熱扎克進攻不力。于是,朗熱扎克從此在戰(zhàn)場上消失了。當時戰(zhàn)爭來得非常突然,打破了這個比利時小城的寧靜。在8月23日星期日這天,當?shù)卮迕翊┥狭酥苣┎糯┑姆b,正前往教堂做禮拜,根本不知道周圍即將爆發(fā)戰(zhàn)火,因為當時時有德軍士兵從這里經過。當天他們在看到德軍時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家園很快將成為兩軍對壘前的“無人地帶”。在接下來的四年里,除少數(shù)人之外,沒有誰會自愿來到此地。

在這段時期,“蒙斯天使”的故事成了一個盡人皆知的傳說。當時英國記者亞瑟·梅琴為《倫敦晚報》寫了一篇鼓舞人心的報道。在報道中,梅琴提到英國遠征軍士兵在戰(zhàn)場上方的天空中看到了基督教圣徒圣喬治的靈魂,而且圣喬治的靈魂召集了英軍在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中戰(zhàn)死的弓箭手的魂魄,擊退了步步逼近的德軍。在當時,英國人都知道遠征軍遭到了沉重打擊,所以很多人對這篇報道信以為真。很多英國遠征軍士兵的父母、妻子和未婚妻因為聯(lián)系遠在法國戰(zhàn)場的親人未果,就都轉而信奉唯靈論和降神會。恰好這時這篇虛構的報道重新被刊載在一本宣揚唯心論的雜志上,從此它便家喻戶曉。盡管梅琴也想方設法想刪除這篇報道,但它還是陪伴他度過了余生,而且一直廣為傳頌。

接下來,讓我們再回到當時戰(zhàn)場上的情形。當時,德軍在兵力、火炮以及備戰(zhàn)工作方面的優(yōu)勢正逐漸顯示出來。自法第五集團軍開始后撤后,法國人與英國人一邊繼續(xù)撤退,一邊在不斷地尋找落腳點以穩(wěn)定軍心。英國遠征軍兵力較少,而法軍人數(shù)較多,所以兩軍在后撤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失去聯(lián)系,最后退到了遠離海岸沿線的東南地區(qū),但仍位于巴黎以北,以守衛(wèi)通往這座城市的道路。德軍深知必須在英國遠征軍和法軍之間撕開一道裂縫,因此他們不得不緊追不舍,暫時將“施里芬計劃”擱置一邊,決心將對手分隔開來,這個目標當時他們認為較為實際。于是,英法聯(lián)軍很快就采取了全線撤退。法第四集團軍、第九集團軍、第六集團軍和第五集團軍,以及位于左翼的法第二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日夜兼程,穿越巴黎,渡過索姆河、埃納河與瓦茲河,后退了125英里。這條撤退路線仿佛沿逆時針方向畫下一道圓弧,而圓弧圍繞的中心是阿爾貢森林和凡爾登地區(qū)。這樣一來,法國人給德國入侵者敞開了一道寬約100多英里的大門。

在后撤的過程中,英國遠征軍第二軍在史密斯-道林恩的率領下,在勒卡托進行了一場拼死抵抗,而他們并沒有得到黑格率領的第一軍的援助,以下是當時的經過:在8月23日晚時,位于朗德勒西的黑格由于受到德軍威脅大為恐慌,于是率領軍隊迅速撤退。黑格的突然撤退讓史密斯-道林恩陷入了險境。然而,史密斯-道林恩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正處在一個易守難攻之地,只有進行防守才能贏得喘息的時間,急于撤離于事無補。此外,他也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打贏這場防守戰(zhàn),并反敗為勝。后來,史密斯-道林恩指揮的這場戰(zhàn)斗是當時英軍自威靈頓半島戰(zhàn)役以來最輝煌的防守戰(zhàn)之一。但在當時的情形下,一旦史密斯-道林恩失敗,結果對于英國遠征軍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經歷了此次事件以后,弗倫奇和史密斯-道林恩以及黑格之間的關系急轉直下。弗倫奇認為史密斯-道林恩在耍小聰明,膽敢違抗撤退的命令。于是前者對后者由一開始的耿耿于懷最終演變成了公開指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