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百年革命(1)

帝國的年代(1875~1914)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荷根(Hogan)是一位先知……先知興尼西(Hinnissy)是一個能預見困難的人……荷根是今天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但是明天會有事情發(fā)生。

——《杜利先生說》,1910年

1

百年紀念的各種慶典都是19世紀晚期發(fā)明出來的。美國獨立革命的百年紀念(1876年)和法國大革命的百年紀念(1889年)都是以一般性的萬國博覽會作為慶祝方式。在這兩個百年紀念日當中的某一時刻,西方世界受過教育的公民開始意識到:這個誕生于發(fā)表《獨立宣言》、修筑世界上第一座鐵橋和猛攻巴士底獄(Bastille)諸事件之中的世界,現(xiàn)在已經(jīng)100歲了。19世紀80年代的世界和18世紀80年代的世界究竟有什么不一樣?(《革命的年代》第一章曾概述了那個較古老的世界。)

首先,它現(xiàn)在已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性世界。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現(xiàn)在幾乎均已為人所知,也都或詳細或簡略地被繪制成地圖。除了無關緊要的例外情形以外,探險不再是“發(fā)現(xiàn)”,而是一種運動挑戰(zhàn),往往帶有強烈的個人或國家競爭的成分,其中最典型的企圖便是想要支配最惡劣、最荒涼的北極和南極。1909年,美國的皮里(Peary)擊敗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的對手,贏得率先到達北極的競賽。挪威的阿蒙森(Amundsen)在1911年抵達南極,比不幸的英國船長司各特(Scott)早了一個月。(這兩項成就沒有、也不預期有任何實際的重要性。)除了非洲大陸、亞洲大陸以及南美洲部分內陸地帶以外,鐵路和輪船已使洲際和橫跨數(shù)洲的旅行由幾個月的事變成幾個星期的事,而不久又將成為幾天的事:隨著1904年橫貫西伯利亞鐵路的完工,只要十五六天的時間便能從巴黎抵達海參崴。電報使得全球各地的通訊溝通成為幾小時之內的事,于是,西方世界的男女——當然不止他們——以空前的便捷和數(shù)量,進行長距離的旅行和通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1879年時,幾乎有100萬旅客前往瑞士旅行。其中20萬以上是美國人,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1790年美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全國人口的5%以上。這個事實在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時代,會被視為是荒謬的幻想。(有關于這一全球化過程的較詳盡記述,參看《資本的年代》第三章和第十一章。)

與此同時,世界人口密度大為增加。由于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尤其是18世紀晚期的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帶有極大的臆測性,這些數(shù)字說不上精確,使用它們也是危險的。但是,我們可以大致假定:19世紀80年代可能生活在地球上的15億人,是18世紀80年代世界人口的兩倍。和過去一樣,亞洲的人口數(shù)目最大,但是,根據(jù)最近的猜測,亞洲人在1800年雖占世界人口的2/3左右,到1900年時,卻已降至55%。人口次多的是歐洲人(包括人煙稀少的俄屬亞洲),由1800年的2億人,到1900年的43億人,幾乎增加了一倍以上。再者,歐洲大量的海外移民也造成了世界人口最戲劇性的改變:1800~1900年間,美洲人口由3 000萬左右上升到將近16億,其中尤其顯著的是,北美的人口由700萬左右上升到8 000萬以上。非洲這塊備受破壞的大陸,其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我們自認所知甚少,不過可以確定其人口增長速度比其他任何地方均緩慢得多,這100年間頂多增加了1/3。在18世紀末葉,非洲人口大約是美洲人口總和的3倍,可是到19世紀末葉,美洲人口可能比非洲人口多得多。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太平洋諸島,其人口雖然由于歐洲人的遷移而由假想中的200萬人膨脹到或許600萬人,但因其數(shù)字太小,在人口統(tǒng)計上不具什么分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