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作書,暮作書,雕蟲篆刻胡為或乎?投筆方為大丈夫?!?/p>
這是革命家黃興早年在兩湖書院所作的《筆墨銘》。透過這首短暫的《筆墨銘》,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已是噴薄欲出。
黃興,字克強,原名軫,字廑午,湖南省善化縣(今長沙市)龍喜鄉(xiāng)涼塘人。
辛亥革命時期,他是與孫中山并駕齊驅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在中國反清革命歷史上,一直是孫、黃并稱。
黃興是在當時嚴重的民族危機與國家危機的刺激下,毅然決然地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
1874年10月25日,黃興出生在湖南一個富足的地主家庭中。黃興的父親黃筱村,青年時期就考中了秀才,書讀得好。黃興5歲時就跟父親發(fā)蒙讀書,9歲入塾,15歲入長沙岳麓書院,20歲補縣學生員,1898年被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這一年,光緒皇帝下詔變法維新,黃興十分關心國家政治的改革,同情康、梁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1900年,在武昌,黃興參與了自立軍起事的密謀。他協(xié)助唐才常、林圭等人運動清軍中的湖南籍軍官保持中立。這是黃興第一次從事運動軍隊的工作,初步了解了清軍內部的狀況,為他以后策動新軍革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01年夏,黃興畢業(yè)于兩湖書院。次年6月,被派赴日本,官費入東京弘文學院師范科。黃興懷有救國救民的大志,決心從事反清革命。他雖然進了弘文學院的速成師范科,卻把主要精力用在課外的學習和活動上,這使他很快成為留學生中一位很有號召力的人物。
黃興愛好軍事,課余聘請日本軍官教授軍事學,努力學習各種軍事技能,以便在日后的反清生涯中做到學用并舉。
1902年11月,黃興與湖南留日學生楊毓麟、梁煥彝、樊錐等發(fā)刊《游學譯編》雜志,比較系統(tǒng)地翻譯和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革命歷史,宣傳反滿和主張建立民主政治政體。不久,他們又設立湖南編譯社,準備有計劃地翻譯介紹西方具有重大價值的著作。
黃興熱心政治活動,富有組織才能,善于團結同志,是留日學生中湖南學生和軍校學生當之無愧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