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思索》一、童年與求學(xué)(4)

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 作者:(德)阿爾伯特·史懷哲


耶穌還透露,在他們走遍以色列城邑之前,“人子”就會蒞臨。但是這并非意味彌賽亞國度即將到來,也因此,耶穌并不企盼他們歸來。

耶穌怎么會讓他的門徒去期待實際并未發(fā)生的事情呢?霍爾茲曼解釋道:我們閱讀的文字,并非耶穌談話的真實文本,我們讀到的不過是后人從各種“耶穌語錄”中摘錄而成的東西。對此我不可能趨炎附勢。因為,即便如此,后人也不可能讓耶穌空穴來風(fēng)地做出未能實現(xiàn)的預(yù)言。

借由福音原文,我必須承認耶穌確實預(yù)言使徒即將遭受迫害、人子即將降臨。然而,事實證明,他的預(yù)言落空了。

耶穌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預(yù)言呢?當(dāng)事態(tài)發(fā)展出乎意料時,他究竟做何感想?

馬太福音第11章記載了施洗約翰就此對耶穌的詢問,以及耶穌的答復(fù)。于此,我同樣堅信霍爾茲曼和一般的《圣經(jīng)》詮釋者都未做到窮原竟委。當(dāng)施洗約翰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究竟意所何指?我不清楚“那將要來的”是否一定意指彌賽亞(救世主)。從后期猶太教對彌賽亞的信仰來判斷,彌賽亞降臨前一定有個先兆——以利亞的復(fù)活。而且,當(dāng)原本被期盼為以利亞的耶穌告訴門徒,施洗約翰本人才是大家期待的以利亞時,他也是用“那當(dāng)來之人”予以表達(馬太福音11:14)。于是,我斷定:施洗約翰所問之“那將要來的”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約翰差人詢問耶穌,不是想知道他是否就是彌賽亞,而是想知道他是否就是彌賽亞的先驅(qū)以利亞——這一點,在我們看來,確實顯得有點奇怪。

問題是,耶穌為什么不明確答復(fù)約翰呢?有人認為,耶穌其實是在曲盡其妙,他這樣說是為了探察施洗約翰的信心。不過依我之見,這種看法其實言之無理,竟還衍生出許多旁門左道。比較合理的解釋是:耶穌未澄清是或不是,根本是因為他尚未決定是否要將自我認定的身份公之于眾。關(guān)于施洗約翰遣人詢問,無論如何都證明,當(dāng)時耶穌的信徒?jīng)]有一個把他認定為彌賽亞。如果耶穌業(yè)已被認定為彌賽亞,那么施洗約翰在遣人詢問的過程中一定會流露出這樣的信息。

還有另一個段落需要尋求新的詮釋。當(dāng)施洗約翰的差使離開之后,耶穌對眾人說:“凡婦人所生者,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里最小的比他還大。”(馬太福音11:11)

對此,一般人詮釋為,耶穌所言是在貶抑施洗約翰,置他于較之身邊追隨天國之信徒更低的層面——這種說法,對我而說,既庸俗又可疑,畢竟那些信徒皆是婦人所生的呀。棄此論調(diào),我的詮釋是:將施洗約翰與天國成員做比較時,耶穌考慮的是自然世界與超自然之彌賽亞世界之間的差別;作為一個世間之人,施洗約翰比其他所有的人更偉大;但是皈依于天國的成員不再是現(xiàn)世的自然人,隨著彌賽亞國度的降臨,他們經(jīng)歷了一種變化、一種升華,進入了一種超自然的境界,呈現(xiàn)出一種類似天使的模樣;業(yè)已成為超自然者,其中最小的也比任何活在當(dāng)今自然世界的人顯得偉大;施洗約翰終將回歸天國,成為天國中或崇高或卑微的一分子;然而,他那與眾不同且逾越他人的偉大,只有在化身于自然界時才得以顯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